大华网 > 潮风

档案之树的“春夏秋冬”

  ■ 林艺

  从播下一颗种子开始,再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的滋养里,档案之树枝繁叶茂、长青蓬勃,“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

  细看这“春夏秋冬”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指引,也有兰台人的细心呵护。

  春:播种

  档案之树的成长,离不开那颗重要的“种子”。在原始社会里,社会个体只用简单的语言、肢体动作表达来交流思想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实际的需要,繁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让档案之树的“种子”范畴越来越丰富:

  档案之树的“种子”,可能是来源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也有可能来源于某个个体。

  档案之树的“种子”,可能是经济政治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有可能是文化社会生活里不可磨灭的一段印记。

  档案之树的“种子”,可能是纸质、照片、音像,也可能是镌刻着时代印记的电子数据,那一串流动迅速、无形无色的数字代码。

  为了“存史资政育人”,这些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种子”被播撒到了它该去的地方。

  夏:移植

  “你好,按照有关要求,现将××档案予以移交,请接收。”

  “你好,现将××档案予以捐赠,请接收。”

  “你好,因我单位库房面积较小,现申请将档案寄存馆内,请接收。”

  ……

  兰台人在“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的指引下,通过移交、捐献、购买、寄存等方式,千方百计“抢”初具雏形的档案“小树苗”。有时候为了“小树苗”的收集更加顺畅,兰台人甚至还会主动靠前服务。

  换了新土壤的“小树苗”,该如何让它继续成长呢?兰台人有着一整套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他们开始了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入库等任务。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兰台人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要以信息化驱动档案工作现代化。于是档案的“小树苗”,在兰台人综合运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新的呈现载体,它们逐渐打破区域、部门、时间的束缚。逐渐成长。

  秋:成熟

  在兰台人的严格管理下,档案之树在库房、在数据库里有了新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编号,有了崭新、统一的卷宗封皮,还有了自己专属的索引、目录。

  新档案法对加强监督并严格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其中:规定档案馆和机关等单位建立档案安全工作机制,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发现安全隐患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增加不作为等法律责任;明确档案主管部门6类监督检查事项,完善监督检查措施。

  兰台人按照档案法有关规定,为了让成熟的档案能更好地保存下来,严格把控着一切:按照“九防”要求对档案库房进行日常管理,增强对档案原件的保护。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利用价值和效用,兰台人坚决禁止篡改、损毁、伪造档案等违法违规行为,即使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时,也是严格依照事实情况和有关规定进行,始终以己所能保存好这些重要的“树木”。他们不断拓宽日常工作的覆盖面与延展度,全面筑牢档案安全的防线。

  冬:盼春

  一般情况下,成熟的档案之树就这样静静地呆着。

  但储备的档案之树,终有一天也会派上用场。因为档案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建立历史记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今世可以知古,后世可以知今”的重要素材。

  档案之树在“冬天”里,盼望着新的“春天”。于是兰台人在档案的利用和公布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根据馆(室)藏档案进行编研开发,为社会群众借阅档案提供便利、为机关单位提供资政参考等等。

  只要有需要,凭借着所需档案之树的基本信息,兰台人迅速找到对应的“身份标识”快速取档,在查证事实、了解历史、指导工作等方面发挥档案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档案之树的生命期限虽有长短,但悠悠岁月磨灭不掉档案在“春夏秋冬”里的沉淀。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0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