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百年初心 兰台铁证

  ■ 陈继盛

  “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攻占摧毁敌人碉堡4座”,若没一张泛黄档案——“立功登记表”,在人们眼中,甚至在近60岁的儿子眼中,张富清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长者。一张登记表,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位战功卓著的英雄。荣誉如此,然而默默奉献的共产党人不愿对过往有过多的表述,“兰台”却坚定地说:“我看见了。”

  我看见了,看见了16年的少年远渡千里之外的重洋,踏上赴法勤工俭学的道路,探寻救国真理。一张邓小平赴法勤工俭学时期的个人照片和工卡是我向世人展现中国少年于异国他乡的磨难中寻找救国道路的铁证。在一战后萧条的法国,我看见了一位少年在火热的轧钢厂高强度工作着。我听见了工头在疲惫的工人耳边不断响起的叱责和辱骂。我也听见了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在少年心中萌发的声音,听见了逐渐走向革命的脚步声,听见了在沉沉黑夜中发出的铿锵革命誓言。

  我看见了,看见了一群可爱的人,在战火中,向土里埋下铜元。我看见了1936年国民党军团长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为农历除夕,询知红军到时,只打土豪,我军到时,强买粮食,强取农具,颇惹人怨。”看见了蒋介石的电文:“朱毛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者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我看见了土中长出的民心,长出的新中国,长出的广阔的未来。

  我看见了,看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天变得更蓝,山变得更青,水变得更绿。我还看见了那些在一卷卷调查审理卷中落马的官员。看见了武汉疫情爆发后,党带领人民迅速打赢疫情阻击战,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我看见了古稀老人骆宗明走向小康生活的家庭印记,388本家庭档案记载了家国记忆。看见了在党的领导下奔向小康走向新生活的人们,看到了先民“民亦劳劳止,汔可小康”的朴素理想变成了现实。我甚至还看见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在逐渐展现,田野里正在呈现的无限希望。我也将一如既往地记录着,不美化也不丑化,真实地记录着……

  风雨百年,兰台可鉴。档案见证了少年初心的萌发,人民军队对初心的坚守,红色政党对初心的赓续。档案看见了我们的过往,向世人回答了党从哪里来的问题。档案见证了百年光辉,我们从中寻找前进的精神力量,然而孤独的档案却也饱受岁月风霜的无情侵蚀,一些传统载体档案如同自然界的濒危物种,失去了就永远地从地球消失,因此我们也需要更好地“看见”档案本身。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的正确领导下,2020年6月新修订的档案法增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监督检查”两章。增加了国家鼓励和支持档案馆等组织推进传统载体数字化进程并要求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等新条文,让更多的档案不再是孤本。那承载着汗水、血泪的泛黄的纸张将在显示器上清晰明亮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庄重地向我们介绍那令人心潮澎湃的过往。同时,新修订的档案法将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缩短了5年。为的是让档案更久、更快、更早地让人看到,也进一步让档案更好地被人看到,让更多的人看到。那些深藏于库房角落的激情、苦闷、悲愤、渴望将更快的重现世人眼前,永久地刻进那后来的拳拳之心!

  我们也欣喜地见到,在今年第14个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上,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用档案服务区党史学习教育,潮南区档案馆举办了“档案话百年——用红色档案讲好党史故事”主题展览活动。以图文和电子视频形式展现潮南区西南部的大南山苏区革命史,让观展的党员干部仿佛站在大南山的花岗岩大石边上,看见青年书画家陈大羽在奋笔疾书,红军石匠翁千在风雨中,在敌人的高压下,冒着生命危险在纵横30公里和50公里、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的大南山苏区坚硬的石头上一锤又一锤地凿刻出一幅又一幅的石刻革命标语。

  档案见证了百年征程浩荡,见证了百年初心如磐。我们要保留保管好档案,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发利用好馆藏档案资源;不断适应多元化、分众化、碎片化的传播趋势,用活用好馆藏档案资源以服务基层和民生、社会和大众、经济和大局。切实贡献档案的智慧力量。让兰台增辉、丰碑永存!

发表日期:2021年08月21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