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印象勃堂

——《勃堂传稿》读后

  潮州(今潮汕地区)处于我国东南隅,北宋时陈尧佐对它便有“海滨邹鲁”的称誉,文化积淀包括民间的文化积淀相当丰厚。记得我作为一名蜀人于上世纪中来到这里,一次随意踏进一间旧书店,发现里边待售的有不少好书,包括我在他处物色不得的好书,便暗暗地萌发出好几分敬意。

  十余年前,一位友人来访,带来几页勃堂先生的诗词,其中有一首《金缕曲·端午》,我觉得不同寻常,光是它的首句“唤起湘妃舞”,振衣而起,便牵引我认真地读下去。写端午的诗篇何止万千,可这一首却自成家数,自有特点,于是便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茶边品诗》,登载在2001年某一日的《汕头日报》副刊上。或许这也是一种心灵默契吧?过了一个多月,另一位朋友陪同勃堂先生来家喝了几盅茶,晤谈少顷——这也是我跟他唯一的一次见面。

  也许正是由于这一个“开头”,他的朋友,后来还有他的弟弟,陆续抄赠给我一批勃堂先生的诗词作品——怎么说呢?这批诗词确实不是淡而无味、柔若无骨的东西,其中有知青生活的折射,有对某种生活的感叹,有程度不等的历史感叹。这种较为曲折幽微的感情特别宜于用词表达,因而也可以大体评价说他的词比诗好——以上说的都是我的“直感”,由于读其作不深知其人,也只能是“印象”而已。

  后来听说,他已经“走了”,也就是故去了,心中惋惜又失去一位富于文采的“有心者”。

  再后来他的弟弟李蓬俊同志送来一册他撰写的《勃堂传稿》,通过这本有情有文的著作,我才约略知道传主亦即李蓬煊先生的生平大概。他出身于什么家庭,受过什么教育,以后又如何上山下乡,经历不平常的磨炼乃至他的婚姻,他回城后的生存状况;他对诗词、书法、音乐的爱好和成就……从书稿看,作者与其兄共同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对其兄上山下乡后那段艰难的经历无法了解得具体详细,乃至他的婚姻,他的感情世界,都只能表象地看而无法进入其内心情愫,看来这是必然的,也是无可奈何的。

  不管怎样,在当时的社会客观情势下,一位有天赋有学识有才艺的潮州俊彦就在我们眼前消失了,就像一朵灿烂的花在我们眼前顿然凋谢一样。他留给我们的不能只是惋惜,还应该深深地探索和思考。

  潮州是个山明水秀,富有优秀传统积淀的好地方,她不单接待过韩愈、陈尧佐、杨万里乃至清代的宋湘等人,还生养过无数优秀的好儿女,庄华岳先生是一个,勃堂又是一个,此外可能还有许多许多。“江山也要伟人扶”,让我们更进一步“爱江山”更要崇敬“才人”吧!

作者:■ 杨方笙 编辑:蔡婷 发表日期:2021年08月01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