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执子之手 死生契阔

——“客”字(《畲客》《番客》《水客》)系列长篇小说创作溯源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汕头被迫开埠。汕头的开埠,对汕头,乃至对整个潮汕地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且是全方位的。就经济层面而论,先是被迫开放,这个在列强眼里颇具价值的港口,已取代原先的樟林港成了粤东的门户和海运贸易基地。开埠后潮汕地区的人们不断接触到外来新型的文化,尤其是商业文化。在随后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中,人们积极兴办实业,也进一步推动了近代汕头的城市贸易、对外贸易和埠际贸易的发展,改变了潮汕地区的经济格局。近代工商业的迅速崛起更为近代潮商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时候的潮商纷纷走出去,形成第三次大规模的对外移民,充实并壮大了海外潮商群体。这些走出去的海外移民,就是当今海外潮商的先辈。

  逐水而行、傍水而居的潮汕人从此走上世界经济大舞台!

  “客”字系列长篇小说(《畲客》《番客》《水客》)所描述的,正是这样一幅色彩斑斓、复杂多变的历史画卷。小说叙述了红头船业的发展历程和汕头开埠时混沌初开、中外混杂的各种场景,从而再现潮汕人艰苦创业的传奇历史。在较深入的层面艺术地描写了潮汕的民居建筑特色、航海事业、城乡居民生活面貌、东西文化碰撞和地方民俗文化特征,涉及了宗教信仰、婚庆吊丧、建筑风格、洋货东渐、潮州回文诗、早期的报刊报道、潮州刺绣、汕头人的生意经等方面,并在相对集中的篇幅中力求包罗万象地铺展潮汕文化纷繁绚烂的原初面貌。

  当然,小说是写人,写人的性格形成及转变,写人在历史中的抗争与创造,写人在时空里的生存与发展,并期待最终写出潮汕这一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的“新”与“旧”,独特与普适,写出潮汕人的种种:

  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开埠发源地汕头而言,究其根源其实就是一个大的移民市场。汕头从原来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当时国内举足轻重的商贸重地。以澄海的谦细耐劳、饶平的勤俭刻苦、潮州的儒雅蕴藉、揭阳的粗犷豪迈、潮阳的英武敢拼、惠来的重义轻死、海陆丰的雄浑豪强为代表,更杂糅进许多当时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贸易思考,最后融汇成汕头多角度、多方面、多梯次的发展过程。

  二、兼收交蓄,生机盎然。洋商挤入后所形成的激烈竞争并没有让汕头人由此退缩,更没有成为外国人的附庸,而是奋起直追,融会贯通,取长补短,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商业道德思想。潮汕人从此明白不竞争无以求自立,不竞争无以图生存,因此,旁逸斜出,新机勃发,百舸争流,万物竞生。

  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潮汕人明白,不为天下先,最终必定沦为亦步亦趋, 因循苟且而始终落于人后。现成的路是没有的,但借鉴和学习,模仿与创新并不相悖。故西方的先进事物,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汕头人都敢于吸收之、融入之、实践之、实用之。敢为天下先,汕头乃以是成其光辉。

  汕头何谓最先?

  一曰:民智最先。

  潮汕人多地少,生存空间逼仄,人民窘境思变,故变最为先,最为迫切,最为彻底!据汕头海关统计:从1869年至1949年80年中,华侨在潮汕地区投资企业超过4000家,投资金额上亿元。不少华侨返回故乡从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传播海外新思想、新知识,使潮汕民资民力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始终处于令人瞩目的水平线。

  二曰:政治最先。

  近代“农运大王”彭湃在家乡海丰首先发起群众性的运动后,又在汕头成立惠潮梅各地农会、工会,开展运动;周恩来两次北伐,均驻扎汕头;邓颖超在汕、澄两地领导妇女解放运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汕头创建第一个红色政权,这段历史被称为“潮汕七日红”;大革命时期的红色秘密交通站汕头站成为当年中共连接海外信息、运输物资、接送重要领导人物的至关重要一站……汕头这座新兴的港口城市,一次次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大革命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曰:侨力最先。

  随着汕头的开埠,凭借着善于经商的天赋和商业能力,许多潮汕人走出潮汕地区,到东南亚和香港从事种植业、商业和转口贸易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从最初的一无所有,白手起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创业并出人头地的成功典范。潮商们在世界各地奋力开拓,不断发展,经营米业、药材业、饼食业、瓷器业、纸业、凉果业、柴炭业、茶叶业、菜籽业、汇兑业和侨批业,而且都达到较大规模,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的商界名流。

  四曰:实业最先。

  在海外的潮商凭着自己的刻苦经营成就一番事业之后,回到汕头埠和各县城斥资兴办实业,试图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使汕头乃至潮汕地区的经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如开设汕头顺利船厂、汕头金源榨油厂、汕头机器面粉厂、汕头熔铁厂、汕头适味罐头厂、汕头荣和盛机器碾米厂、汕头耀昌火柴厂、汕头昌华电灯公司、开明电灯公司、汕头自来水公司、汕潮揭电话公司等等,同时参与筑造潮汕铁路、汕樟轻便铁路。还曾先后在汕头、潮州、潮安、澄海、揭阳、潮阳、饶平、普宁、惠来等地创办侨批局、汇兑庄及其联号、分号。这批新式企业、商号的出现,是汕头对外开放的见证,集中呈现出海外潮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对汕头城市近代化和潮汕地区工商业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而被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侨批文化,更以其不可替代的历史性和原始性而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成为潮汕文化宝库的一朵奇葩。

  五曰:文化最先。

  潮汕地区历来为五岭阻碍,地域上与外隔离现象非常突出。因此,在开埠之前,潮汕本土依然顽固地保留着历朝历代的“文化碎片”,而且将这些碎片重新整合,从而组成了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潮汕本土新学始自丘逢甲于1899年创办的“岭东同文学堂”,从而开创了本地区中国人自办新式学堂之端,与之前的外国教会学校形成鲜明的对比。1902年,汕头创办了《岭东日报》,随后相继办起的《潮声白话报》《图画日报》《新中华报》等二十多家报纸,在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科学观念和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取代传统文化封建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使潮汕文化更具开放性和前瞻性,在当地乃至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六曰:建筑最先。

  潮汕传统建筑讲究“尊古法制”,伦理纲常,天人合一。开埠以来,西方列强在汕头沿海一带兴建了领事馆、别墅以及教堂、学校、医院等西洋建筑,这些建筑是洋人从国外带来图纸,指导本地工匠所建,典型的西式风格。自此,异域的建筑理念极大地影响着汕头的传统建筑,更在技术层面上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与创新。骑楼建筑,便是近代汕头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表征。同一时期的汕头民居也反映出博采众长的开放风格。当年,一些敢开风气之先的富商巨贾纷纷投巨资在家乡大兴土木、置地盖房,逐渐把西洋的建筑技法和异国建筑材料带到汕头,从而使传统民居开始展现出“中西合璧”的娇美风姿。这是潮人具有较强接纳心态和开放意识的一个展示。“中西合璧”和“古今相融”等开放度极强的建筑模式出现在汕头的土地上。其中,以陈慈黉故居、樟林西塘、潮阳西园、小公园骑楼、胡文虎大楼、南生公司、彬园、香园等为代表,展现了近代汕头在建筑上新的突破、创新和领先。

  一座城市的兴起与败落,往往是由这个地方生活方式的改变为起端的。开埠后的汕头处于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逐渐建立的过程,市民生活的细节不断滋生、更新和丰富,生活方式及其内容不断被充实、替换和完善,最后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的城市生活形态。汕头至此已赫然跻身世界大都会行列。

  临海而居,适水而生;执子之手,死生契阔。生活在汕头这片极重亲缘、地缘、业缘、神缘、物缘的土地上,你若爱她,会爱到骨子里的。那一份由各种宗亲会、联谊会、同乡会、同业会组织、纽结起来的情感之路,让人目炫,让人陶醉;秉持着务实、勤劳、凝聚和拼搏的勇力,潮商已成为世界经济大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制掣之力,这种源自民间、发于各地的力量不仅绵延不绝,而且不断推陈出新,蜚声海内外。

  于是,这种爱便变成了小说赖以铺陈的根本、拓展的动力和奔涌的源泉——潮汕历史,由此滔滔滚滚、不绝如斯……     (题照:王必旭)

作者:■ 谢初勤 编辑:蔡婷 发表日期:2021年08月01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上一篇:印象勃堂
下一篇:夏日札记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