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永念父亲

  ■ 杨敦鑫

  父亲36岁才生下我,欣喜若狂,视为命根。按民间说法,为使我易于养大,他们从小教我称父亲为阿伯,称母亲为阿姨。直至我成家立业生了孩子,才堂堂正正地称生父为“老父亲”,称生母为“老母亲”。

  父亲生于1911年,1998年去世,享年87岁。在敬爱的父亲忌日到来之时,我们缅怀起父亲对子孙后辈的养育之恩,怀念在他精心呵护下我们所感受到的温暖如春、甘甜似蜜的父爱和亲情;追忆父亲慈祥的音容笑貌,追思他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带着我们坚韧不拔地走过来的那段艰辛的历程。

  忘不了,在那艰难的岁月,父亲以瘦弱的身躯支撑着一大家子的生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跨越了一道道生活的沟沟坎坎。我们却从来没听父亲叫过一声苦或埋怨过一句,看到的是他勤劳、顽强、坚韧、刻苦和善良的崇高精神和高尚美德。这是父亲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忘不了,在那艰苦的日子里,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不顾白天高强度劳作的疲劳,晚上还在煤油灯下帮做手工。有时胃病发作,也强忍病痛上班。退休了,本该歇息享享清福,但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仍坚持上班好几年。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粮食、副食品基本要凭证配给,经常吃不饱。母亲为了让父亲吃饱一点好干活,常捞出稠一点的粥给他吃,但他却执意将粥倒回到大锅里搅匀,说孩子们都在长身体,也得吃饱了才有精神读书。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父亲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铮铮的骨气、傲气和坚强。在父亲这压不垮的顶梁柱的荫庇下,7个儿女都健康成长。

  饱受没有文化之苦的父亲总是谆谆教导我们一定要把书读好,再穷、再苦、再累也不因经济拮据而让我们辍学。半个世纪前许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家做到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足见父亲的远见卓识。

  读书才有出路,知识改变命运,我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和甜头。因为读书,在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同时,我登上讲台教育他们的子女。因为读书,下乡才两年半,我便在汕头知青中首批洗脚上田,到国营工厂当工人。因为读书,我赶上了带薪读大学的机会而成为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由“工转干”当上企业的管理干部。因为读书,我的职称逐级晋升,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由于持有工程师证书,退休后仍被聘到武汉、北京担任监理工作。我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辛勤培育,我的前途离不开我父亲的谆谆教导。

  敬爱的父亲,您的恩情永远铭刻得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您!

编辑:李雅斓 发表日期:2021年07月18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上一篇:难忘猪舍
下一篇:乡村夜话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