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难忘猪舍

  ■ 吴毅然

  小时候,我们村各家各户至少养有一头猪,猪仔养大就可以卖给政府的屠宰场,换回一叠人民币,人民币又换成家里的柴米油盐等日常必需品,或者是添置大件家具,乃至娶媳妇嫁女儿都能派上用场。猪真的是农民的好家畜,是家庭副业的重要收入之一。

  因为那时各家各户的房舍都很紧张,有一家人只住一间房子的,或者是两间的,若有三间屋子的,可算是阔绰的了。能让猪独自拥有一间猪舍的人家,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猪拴在屋檐下,或是睡在自家的眠床底下的事,司空见惯,于是乎猪的吃喝拉撒,弄得一塌糊涂,屋内外卫生状况可想而知。

  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净化环境,我们村对猪舍做出统一安排,各生产队都在各自角落划出一片地,统一尺寸,以户为单位各建一个猪舍。为求公平公正,采取抓阄的办法,安排猪舍的序号。农户们发自内心高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自己搭建,有的延请师傅,搞得热火朝天。

  那时我家所在的生产队建猪舍的地点就在距离我家约20米的南面,猪舍坐北朝南,地理位置极佳,猪舍的北面、西面各有一棵百年榕树,枝繁叶茂,荫蔽着一大片猪舍。另外北面还有一条小沟渠,流水汩汩,倒映蓝天白云。

  我家的猪舍位于最后一排右边第一间,那时适逢堂伯在新加坡做生意赚了大钱,他就在家乡选址建一座大屋作为基业,父亲请几位热心的建筑师傅利用午休时间帮我家建了这间猪舍。师傅到底是师傅,平整地面,砌土角,上泥灰,架椽木,垒瓦片,铺灰埕,一点都不马虎。过几天,一间雅气的猪舍就建好了,工整规范。猪舍分为内外二格,第一格露天,是猪吃喝拉撒的地方,第二格盖上瓦片,是猪睡觉的地方,地面铺上水泥,内高外低,方便泻水,猪舍的后墙和西墙各开一个小窗,通风透气。灰瓦白墙,加上油光可鉴的水泥埕面,吸引着农户们,他们啧啧称道:“师傅就是师傅,真的不一样。”我家的猪舍无论是建筑质量还是美观程度,都名列全生产队之首。

  自此,猪们终于拥有了一个固定宽敞像样的猪舍了,各家各户的室内外卫生明显得到改观,真是皆大欢喜。

  一排猪舍有8间,一排一排之间留有一条通巷,方便农户养猪。农户们还见缝插针,在各自的猪舍后面砌一个小土堆,种上瓜苗,比如南瓜、芦瓜、丝瓜之类,这个土堆人们习惯把它叫作瓜岛,实际上称作瓜圃更合理。农户还为瓜苗搭上架子,架子一直延伸到猪舍的前边,这样既可为猪舍遮荫纳凉,瓜果成熟之时又可摘瓜食用,真是一举两得。

  种上瓜苗后,每天傍晚时分,父母亲总是叫我去给瓜苗浇水,而我也乐此不疲,因为小沟渠就在我家猪舍后面,用水很方便。我带上长柄的大瓢(俗称尿筒),一伸一舀一淋,几个回合就大功告成。每天看着瓜苗的触须左右开弓往上攀爬,我的心头总是涌动着一股喜滋滋的情愫。过了一段日子,瓜开花了,色彩艳丽,引人注目,南瓜花黄澄澄,芦瓜花白皑皑,丝瓜花黄嫩嫩,逗引着蜜蜂嘤嘤嗡嗡前来采蜜,粉蝶也纷飞而来,煞是可爱。见此景,我不禁心花怒放。而当看到花儿开始凋谢结出小瓜儿时,我的希望便与日俱增,希望小瓜儿快快长大以供采摘。瓜果成熟时,我便搬来凳子,拿着镰刀,小心翼翼地割下瓜,我们把南瓜洗净去籽,然后切成小块,直接加糖熬成甜汤,或者加盐熬成咸汤,或者和着生米煮成瓜饭,香喷喷的。至于芦瓜、丝瓜,我们常常把它们与面条一起煮,清甜清甜,美味可口。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村里再也没有人养猪,猪舍自然成了“空置房”。再后来,因为农村整治脏乱差,猪舍在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化为乌有。我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但猪舍仍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因为它是时代的一个印记。

编辑:李雅斓 发表日期:2021年07月18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上一篇:作家专栏
下一篇:永念父亲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