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澄海三秀才与潮安詹贞女

几年来,相继拜读了澄海县三位晚清秀才的稿本,无意中发现他们先后用一批楹联和诗文,记述和感慨了潮安县奕东山村“詹贞女(姑)”简单又不平凡的人生。这些诗文文史信息量较大,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小香山集》中的诗和联

兄弟诗联写“贞女”

澄海县外砂镇东溪村(今属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王先生家藏一套《小香山集》书稿,共5册,是他们的先祖在民国时期留下的稿本,尚未刊刻。其中第一册和第五册中,王锡璜和王锡瑚兄弟分别用诗和联题写了一位女性,称为“詹贞女”。

王锡璜《题詹贞女联并序》:

詹贞女,海阳某乡人,早年许字陈氏宦家子也,不意证婚之后,陈氏子随父宦游一去杳如黄鹤,詹贞女守贞不二,年九十余犹然处子,乡人啧啧称道,斯节操诚足以风,敬撰联对二则,以志景慕云。

春信迟迟兰室未看花并蒂;

幽光皭皭梓乡共赞玉无瑕。

问月下老人何事赤绳空系足?

怜闺中少女终身白璧竟无瑕。

王锡璜《题詹贞女》:

两姓为婚卜凤凰,

如何证完各参商?

牵丝结发情奚重,

就木甘心谊更长。

数十年华完璞玉,

无双节操凛冰霜。

守贞可是寻常事,

堪笑震川论太荒。

查《东溪手稿集》可知,王锡璜生于同治十年(1871),卒于新加坡。一名伯葵,字山采,澄海外砂东溪人,系增贡生王景庠之二子,澄海廪生王锡瑚之兄。敏慧早著,颇有文才,奈时运不济,“癸巳科试,仅博青衿半领”,是为“佾生”,即“半个秀才”也。文场三试皆败北,遂于癸卯(1903)赴新加坡彭亨州设帐授徒,后在北干与人合伙创办“振隆号出水杂货行”,晚年为掌柜。平生擅诗文善属对,是清末民初外砂知名文人,诗、文、联编成《小香山集》第五册。

王锡瑚《题詹贞女》二首:

一自定婚矢靡佗,

天涯遥盼雁秋过,

人生何限新花烛?

坐对妆台笑发皤。

世俗由来重结婚,

王孙未必弃清门。

纵然鱼雁消沉处,

誓与镌碑慰旅魂。

王锡瑚《题詹贞女》联:

春色禁香闺九十年余仍处女;

贞魂归绣壤千数里外觅良人。

王锡瑚(1878-1939),又名岱铭,字山齐,自号荫槐深处主人。辛丑(1901)年补为澄邑廪生,是外砂晚清最为有名的秀才。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再也无法进取功名,锡瑚只得过乡过里教书为生,先后在富西、沟南、金砂和本里的学校任教。平生喜诗文善联对,尤工于书法,诗、文、联、书汇编成《小香山集》一、二册。

县长立传记“贞姑”

“詹贞女”何许人也?为什么值得两个秀才酣放笔墨,大书特书呢?尽管王锡璜题联序言作了说明,但语焉不详,无法知个究竟。偶然机会,笔者百度到饶平陈光烈撰写的《詹贞姑传略》。

传略这样写着:“贞姑,潮安秋溪都奕东山村人。清庠生詹在前先生之女,监生恭先先生之妹,监生耕莘先生之姑,儒士益华之祖姑,同都鹳塘村、道光戊子科举人、甘肃平凉府知府陈公吉常子、儒士烺烜之聘妻也。天性孝淑勤敏,达理知书。父家不中赀,无臧获,日从母嫂事绩织、操井臼。始笄,字于陈寻。”

文中接着写道,陈寻(烺烜)之父陈吉常中举后,经过“大挑”授知县,赴安徽省为官,陈寻随父左右。四年后,陈寻完成学业,双方父母商议操办婚礼时,却遇上“洪杨乱起,烽火蔓延江南,北道梗不得行”。又过数年到了咸丰末期,陈寻之父擢升甘肃平凉知府,“去潮溢远”,自此音讯阻绝。嗣后又风传“平凉陷于匪,陈公阖家殉难,姑悸痛晕绝者再”。姑之父虽四处打听,都没有准确音信。待到姑年已三十,亲友强烈劝其改嫁。但姑坚决拒绝,矢志守贞,断荤茹素。五十岁以后,父母都过世,姑遂移居后圃小楼,种植花果,静养清修。“逾六十即辟谷,日止饮水三二瓯,啖果一二颗,精神转健王。”

潮州府和海阳县有两位秀才获悉詹贞姑的事迹后,深为感动,联名呈请官府循例褒扬,得到广东学政樊恭煦的首肯,赠匾“坚同松柏”,一时成为乡里荣事。

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陈光烈和姑的内侄孙詹益华(名植圃)一同就读于樟山太乙山房,两人成为文字挚友。陈光烈“数造其家,幸瞻懿范。姑龄已过古稀,体颀臞坚实,发黑如漆,唇润如丹,齿白而全,声清而亮,听觉嗅觉均灵敏,面多皱纹,黝中带赪,双眼黑白分明,穿最小之针无需叆叇,瞳光烨烨远射,对者辄詟。更能操数斤重大木梭,坐机头,运两手扣纬,日织成大锦布寻丈,少壮妇女多莫能逮”。多次往来之中,陈光烈也发现:“然姑年虽高,为兄嫂俱逝,家无老成人,罔敢自逸。早起迟眠,监理家政,勤者嘉之,惰者诫之。常以三从四德训诸妇女,长幼敬惮,俨然家督。耕莘先生昆仲尊之若母,侄媳尊之若姑,侄孙辈犹尊之若祖母。里党阴被其化,奕东山醇淑之风,骎骎日厚,实姑之诒。”

到了民国十年(1921),姑无疾而终,享年92岁,“士绅族戚赴吊盈门,同都纯儒陈维垣彚其德行,为文诔之。及塟,执绋者数”。3年后,詹益华写好《行状》,请陈光烈为姑撰写传略。陈光烈由于各务繁忙,一直未遑著笔,迁延了近半个甲子,直到1951年岁次辛卯冬十一月既望才撰写了此篇传略。洋洋洒洒1400余言,阐扬詹贞姑的“孝淑之行,艰贞之操”可以“匡救时弊,永作璇闺之宪”的观点。

陈光烈(1885-1958),名陈沅,字梅湖,号光烈,饶平县隆都大巷人(今属汕头市澄海区),清末秀才,曾任饶平县长、大埔县长。《詹贞姑传略》系陈光烈的手稿,从未面世,原件为光烈之孙陈端度收藏。

秀才质疑旧礼教

透过《詹贞姑传略》,可见东溪二秀才笔下记录与之相符,“詹贞女”就是詹贞姑。循着陈光烈的记录,笔者赶到潮安县官塘镇奕东村,找到詹贞姑的后人詹前木。詹前木,乳名梓楫,系詹贞姑之重侄孙,监生耕莘之孙,儒士益华之侄。詹前木介绍,姑谥号兰质,葬于奕东山村前凤项地,当时潮安县知事陈政等均送挽联挽幛。

笔者同时也得知,詹贞姑的事迹就是通过詹姓族人詹海珊、詹益三、詹云波口传到东溪两位秀才耳中,引发了王家昆仲的关注和感想。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王家这帮秀才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关心社会关心民生,敢于对束缚女权,戕杀人性的封建礼教予以质疑。

作者:金利明 发表日期:2023年01月0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