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天下 > 科技

中医疗法助患者打开康复之门

传承中医文化 守护心理健康

  护士为患者进行磁热治疗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治疗心身疾病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治疗精神疾病靠的是西医西药疗法。其实,中医同样也可以解“心”病。记者近日获悉,经过多年的发展,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并于2023年在心身医学科增设中医治疗项目,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精神心理疾病领域中的运用,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为患者打开康复之门。

“对症下药”实施个性化诊疗

  “做完磁热疗法后,整个人都特别舒服,睡眠也好了。”年过六旬的卢女士在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的心身医学科做完磁热治疗后,激动地拉着护士的手,连声表示感谢。原来,卢女士长期失眠并伴有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感,已有近20年时间,让她时常感到焦虑。精神专科医生的诊断后,认为卢女士患有躯体形式障碍,建议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康复治疗。卢女士接受了这一建议,经过几个疗程后的磁热疗法后,她的躯体不适感显著减轻了,睡眠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

  据了解,磁热疗法所使用的磁振热治疗仪,以微机处理为基础,采用磁场、振动、温热三种物理因子结合进行同步治疗。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临床护士傅睿祺告诉记者,患者只需要在肩部或腰部戴上治疗仪,有规律的振动和热敷就能缓解不适症状。不仅能作用于皮肤表面,而且可以渗透到皮下组织深处,起到消炎、消肿、镇痛、镇静的作用。

  躯体形式障碍是以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要主诉,虽多方就医,经各种医学检查证实无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仍不能打消其疑虑的一类神经症,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虽并不属于危重疾病,但患病人群众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傅睿祺表示,经过磁热疗法后,多数人的症状得到改善,部分患者还可以减少西药用量或频率。

  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疗都是以西医西药为主,临床上西医治疗的诊疗效果显著,但也常常带来一些通过药物很难缓解的副反应,有些体质较为敏感的患者也因此感到烦恼。

  立足于多年来的诊疗实力,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自去年11月以来,就在心身医学科增设中医治疗项目,将中医整体观念与西医精准治疗理念融合,通过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与现代药物、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相结合,针对不同疾病阶段、不同需求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提升疗效并减少药物副反应。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护士长林学梅介绍称,目前该科室中医治疗项目主要包括耳穴压豆、雷火灸和磁热治疗等,通过这些中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中西结合助患者解“心”病

  现代医学所说的精神心理疾病也就是中医所论的“神志病”,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以及情感活动,是属于人类大脑的特殊机能活动。中医认为“心藏神”“神藏志”等,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中医治疗精神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癫狂篇”,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篇论述精神病的专著。唐代孙思邈第一次将各种癫狂病统括于脏腑虚实寒热辩证体系中,同时将妇女、儿童的专有精神病,分别附列于妇科、儿科中论述。

  据介绍,中医中药、中医康复等治疗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可帮助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解决药物副作用的困扰,帮助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疾病的控制,降低疾病复发率,有效改善患者长期社会心理功能。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临床护士魏佳莹介绍称,像有些患者服用西药之后,难免会出现胃口差或便秘的情况,通过雷火灸这种施灸于穴位上的悬灸疗法,能够促进患者的消化功能改善,减少服药后的副作用,一般做7-10次就有明显改善。魏佳莹说,雷火灸还因为采用艾条施灸,那股特别的草药香气,也让患者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治愈”。

  耳穴压豆,作为一种源于中国传统中医的方法,因其简便易行、无创治疗,且具有显著的情绪健康益处,正逐渐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青睐。魏佳莹介绍称,耳穴压豆是将一颗细小药丸贴在耳朵上的相关穴位,通过按压进行按摩刺激。“焦虑的患者经常是坐不住的,通过耳穴压豆,能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特别受老年群体的喜爱。”魏佳莹告诉记者,耳穴压豆疗法有助于减轻紧张感和焦虑,提高情绪稳定性,还通过促进身体的松弛,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失眠症状。

  “治疗精神疾病,中医西医各有妙招,中西医结合更全面。”汕头大学精神卫生心身医学科副主任赵颖琳表示,医院发挥“西药起效快,中医辨证施治”的双重优势,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以达到迅速改善症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恢复社会功能,实现治病养生和疾病康复的目的。下来,也将根据现有中医治疗项目的开展情况,增加更多的中医疗法,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为患者带去不一样的治疗体验和康复疗效。

作者:李德鹏 发表日期:2024年02月07日 来源:汕头日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