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当年朝廷实行“海禁”,一批“海上豪杰”无法立足,遂出走南洋,成为潮人批量移居海外的开拓者

明代海商开启过番传奇

开栏话

过番,是潮人的通俗说法,指移民或侨居到外国。潮人过番历史可上溯至宋元,但真正的批量移民始于明代嘉靖年间。明代,潮汕商贸,尤其是海上贸易空前活跃,南澳岛甚至成为中国海上私商交易中心。一批“海上豪杰”在官兵的围追堵截下,已无法在潮汕及附近海域立足,遂出走南洋,寻找新的落脚点。这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却成就伟大创举,他们也成为潮人批量移居海外的开拓者,为后人开辟一条过番之路。此后,潮人更进一步认识了南洋,认识过番之路。清朝红头船时期,以合法的方式开启了过番热潮,成千上万潮人离开故土,远渡重洋到东南亚等地,这现象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从嘉靖年间到1949年,大约400年。过番之路,惊涛骇浪,坎坷凶险。我们的潮人先辈,就这样以敢为人先以身犯险的勇气,前赴后继,砥砺前行。他们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过番地谋生、创业、安居,创造了令人惊叹景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造就了如今的侨乡。过番的历史,波澜壮阔,可歌可泣。本报今起推出《潮人过番四百年》专栏文章,以飨读者。

潮汕,地理上属省尾国角,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较长时间不为统治者所关注,甚至成为流放贬谪之地。到嘉靖万历年间,潮汕,突然成为朝廷关注焦点。原因是潮汕海域出现了一批敢与朝廷作对的海商集团,弄得皇帝多次下诏追剿,一批文臣武将为此寝食不安。

明朝立国之初,北方有少数民族的骚扰,南方海上有倭寇的侵扰,“北虏南倭”。朱元璋出于稳固政权考虑,改变宋元时期容许鼓励海上贸易做法,规定“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严禁私人海上贸易活动。

明廷的锁海政策,使宋元以来潮汕发达的海上贸易受到极大的打击,但海禁法令有违当时民情,禁而不止,令而不行,犯禁出海从不间断。

嘉靖以前,私人海上贸易虽然时有发生,且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但当时尚未形成拥有庞大武装的海商集团,也未朝野相通。嘉靖以后,情况发生很大变化。1521年,嘉靖皇帝即位之初,重申了明初有关海禁的规定,嘉靖二年至嘉靖八年(1523-1529年)一度停止广州市舶,东南沿海一概“海禁”。

此时,社会组织和社会权力结构正在“转型”,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人和地方势力力量增强,严酷的海禁政策不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速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

潮汕海商为了继续从事海上贸易,多冒充贡使,或以通事的身份,诱番船以入贡为名前来通商,或者干脆与番人勾结经商。

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许栋、许朝光、谢策、洪迪珍、林国显、徐碧溪、吴平、林凤、林道乾、曾一本、杨老、魏朝义等海上豪杰各领风骚。他们活跃于山海之间,纠集武装力量,发展海上贸易,建立军事据点,来去自如。活动范围遍及闽粤海域、澎湖台湾,还到达日本和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地区。

吴平是明代海商史上绕不过的人物。他是明朝嘉靖年间海上“豪杰大哥”,也是最具传奇色彩的海商集团首领。其藏宝故事被列入中国十大宝藏传说,至今还流传“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的寻宝谜语。他占据的地方——南澳岛深澳镇吴平寨,是中国唯一以海盗名字命名的乡村。

林道乾却曾是纵横海疆的风云人物,震惊宫廷,令明朝首辅张居正头疼不已。林道乾才识胆气过人,横行海上30余年,弄得皇帝和满朝文武都因为他寝食不安。首辅张居正的《张居正集》,在给官员的来往书信中,至少有13篇谈及林道乾。林道乾最后落脚勃泥国,他死后,当地人把勃年港命名为“道乾港”。吴平的另一个部属林凤也在朝廷重兵围剿之下,时降时叛,飘忽出没在外洋内海,最后远迁至东南亚。

他们这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却成就伟大创举,他们也成为潮人批量移居海外的开拓者,为后人开辟一条过番之路。

他们轰轰烈烈的行动,对潮人过番历史产生深刻影响。他们创造惊天动地的事迹,留下美妙神奇的传说。

作者:姚望新 发表日期:2024年03月24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