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旅游

华富村侨文化资源丰厚,郑皇达信公园见证侨乡日新月异变化

郑信风范存故里 中泰绵延千秋好

  闸门“梓里”和老榕树相依偎
  华富村航拍图
  华富村临江段万里碧道风景宜人
  华富小学
  1979年华侨捐建的内乡大巷
  儒林第雕梁画栋,非常精美
  华富村在江畔修建的休闲设施
  老村落塘前的绿化带

  澄海区广益街道华富村,原称下布,后取“华丽富饶”之义,改称华富。华富全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村里四周碧水环绕,人杰地灵,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是著名的侨乡之一,人口约五千人,在外华侨也有几千人。由于曾在泰国吞武里王朝任开国皇帝的郑信是华富人,如今,华富老村中仍有郑信的故居,他的衣冠墓也设于故里,建设成为郑皇达信公园,是澄海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

  近年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社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道路宽敞笔直,片区规划井然有序,凤光旖旎,令游者流连忘返。村中古树颇多,见证了侨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村人和侨胞相伴相生的乡愁记忆。

  【侨村寻踪】

  “老乡大巷”华侨建

  在村委书记陈睦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一张华富村的航拍图,从图中可见,碧水环绕的村庄,老屋新宅鳞次栉比,点缀绿榕葱葱,非常漂亮。据他介绍,在改革开放后,村民们便陆续搬出老村,投入新村的建设,渐渐地,老村中的人越来越少,目前有不少村居闲置着。近年来,拆除了违建,整治了水体,村容村貌更是有了极大提升。

  陈睦向记者描绘了接下来的建设“蓝图”。他说,华富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像郑皇祖居就位于老村内,村中古民居有225处,有好几座驷马拖车,古榕树10株,老村外还有郑皇达信公园。他们正在筹划将老村落打造成休闲旅游以及中泰文化交流的平台,像驷马拖车的老宅子,修旧如旧,可打造成为星级民宿,老村中的街道可以打造成为潮汕特产一条街、美食一条街、酒吧街等,环村水体打通,打造水上乐园……很多元素都可以集合在里面。

  在华富村村委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一行走进华富村的老村落,边走边听他们介绍侨村往事。古时的华富村,是一座防御型的村庄,水路环村,进村仅有三处桥道和设“华富”“万春”“梓里”三个闸门。在“华富”闸门旁有株老榕树,根如蟠龙,皮若裂岩,如同垂发老者,捋着长须。走近一看树牌,树龄已达280年。从“华富”门往里走,一条石板路往里延伸,只见老村道路整洁、环境清幽,偶闻鸡犬声,仿若世外桃源。据村委黄启兴介绍,这是“老乡大巷”,有200多米长。石板路“大巷”作为老村里的主干道,在1979年由华侨出资捐建铺设,当时他才十多岁,记得乡里人作为修建工,每人还可以分得一元。

  “大巷一路走过去,看,这是以前的供销社,有儒林第,还有郑王故居,全村共有13个姓氏,许氏、邱氏等宗祠均在这一条路上。”黄启兴说。走完一条石板路,一村的历史也了解得七七八八。

  祠堂作为一种文化纽带,承载着中国人的家族意识和家国情怀,一头牵着海外游子,一头连着故乡的根和情。在大巷中,可见始建于明代的郑皇达信大帝祖厝,这里也是郑皇达信大帝的故居,占地面积78㎡,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大门朝东北,主座坐西北向东南,仅有大厅及两廊,大厅为穿井式梁架,前有天井,格局小巧。郑氏宗祠大门还保存有一幅“曾与帝王为手足,欣收天子作门生”的金字对联,该祠现为澄海区不可移动文物,对研究郑信及澄海海外移民史有参考价值。到此参观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重修于2019年的陈氏家祠也一样,华侨后代经常回来寻根。祠堂中留存着嘉庆年间的《题胙碑记》《蒸田碑记》两块石碑,碑文仍清晰可见,读着这些几百年前的文字,似乎也穿越回到历史现场与先人对话。从碑文的地名,可以看到这里曾经的沧海桑田,诉说背后所蕴含着的祠堂文化、宗族历史。

  老村中现有三座儒林第、两座大夫第。来到溪头巷一处儒林第,黄启兴告诉大家,这是当年他爷爷花费大量心血建造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只见这处老宅,尽管破旧,仍可从多处细节得见当时的精美。酸枝木的大门,推动起来非常沉重,绿瓦红梁,虽房梁和八扇木门已褪色,却可见往时气派,雕梁画栋,壁画虽已风化,画中戏出依稀能辨。

  瞻仰郑信故里显中泰情深

  宽敞的道路两旁是塔松翠绿,顺道而上可以看到在绿松掩映下雄伟的“郑皇达信公园”碑亭,据介绍,碑亭由旅泰侨领郑俊英、香港同胞郑俊南昆仲捐建。经过碑亭,便可通向“郑皇衣冠墓”了。

  据了解,十八、十九世纪,潮人过番络绎于途。不少旅泰华人华侨选择与本地泰人通婚,与当地社会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即为1767年带领泰国人民和旅泰华侨击退入侵缅军,成功复国的一代传奇达信大帝。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谢木全、黄杭阳所著《达信大帝》一书中可知,这位被泰人奉为民族英雄的皇帝,就叫做郑信,其父郑达(后改名为郑镛)即为旅泰的华富村人。郑信所开创的吞武里王朝虽然昙花一现,但他对泰国历史的贡献始终为泰人所铭记。黄启兴告诉记者:“郑信1734年出生于泰国,1782年亡故,是年秋,澄籍邑人运其泰、华两套服饰葬于故里,修建衣冠墓。该墓历经两次修缮,即1985年重修一次,2015年再由泰国国师郭亨汉重建至现在规模。此处于1984年被公布为澄海县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中泰关系及华侨史有较高价值。每年其后人以及前来瞻仰的华侨接踵而至。”

  书中记载,1997年6月26日,泰国诗琳通公主曾前来拜谒,并赠送给华富村一个由金绢制成的皇冠。据村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5月31日,前泰国副总理、国会主席披猜拉达军率18人访问团也莅澄前来祭拜郑皇,前总理他信、英拉兄妹也于2019年前来祭拜郑皇。2020年泰国侨领陈汉士也前来谒拜。泰国华人华侨均把郑皇视为精神的寄托,他们将郑皇的民族主义英雄行为和摆脱殖民危机相联系,进而唤醒民众团结抗争的民族意识。郑皇达信公园,见证了泰国华人的凝聚力与坚忍不拔,这种精神一直成为海外华人华侨的传统基因与文化根脉。

  位于华富村韩江畔的郑皇达信公园,与曼谷吞武里广场上伫立的巨型达信铜像遥遥相对,郑信风范被历史所铭记,为后人所缅怀。

  侨胞村民聚力建学校

  华富学校的主体在外观上与其他华侨学校大致相似,具有明显的上世纪90年代建筑风格特征。据了解,华富学校成立于1949年,和当时地很多乡村小学一样,设学于村中祠堂,当时华富乡陈氏大宗祠就成为华富学校的校址,一直使用至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侨居海外的乡亲及在国内各地的乡贤,十分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踊跃捐资捐物支持家乡学校的建设,华富村的侨胞们也是如此。1992年,乡政府牵头动员海内外乡亲捐资助学,选址于韩江堤畔,用地16亩,兴建华富小学。

  在华富学校老教学楼的一楼大厅墙上,是立于1993年的建校碑记(芳名录),其中是紧紧相挨排列密集的捐资人名,有侨胞有乡贤有村民。“华富小学于1992年动工兴建,1993年5月1日竣工,当时华侨捐款金额多达50万港币,折换成人民币70万元,村民筹资投入约70万元。在学校里,我们还可以在每间教室门顶看到捐资华侨的姓名,这也代表了海外华侨对桑梓教育的重视和对后代的殷切期盼,是华侨与家乡联结的记忆和印证。”华富学校校长介绍道。

  除了捐资建校,当时侨胞林陈柔香女士看到学校门前的道路逢晴扬尘,遇雨泥泞,于1993年5月捐资修建了学校门前的水泥路,学校特在校门旁立碑纪念。

  2012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社区大力帮助下,学校兴建了一座6层26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共有18个教室。2017年,在“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区”的利好政策下,学校再一次进行全面升级,校园不仅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教学设备设施得到提升,学校规模更是从上世纪90年代的400多人扩大至900人。华富小学以优良的校风,优美的育人环境,不断提升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华侨故事】

  两百多年的咸菜缸

  在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村里老人们以及村工作人员,你一言我一语,讲述了一个250多年前咸菜缸的有趣故事,而当中蕴含的朴素情怀令人感动。

  话说郑信王平定暹罗内乱之后,1767年12月28日在吞武里宫做了暹罗国王,远在国内的华富乡亲们听到消息后都很高兴,于是由乡里老大带头,选20位乡亲包下一只红头船,一路上敲锣打鼓到暹罗祝贺郑信登基。郑信好酒好菜足足招待了乡亲们半个月,众人临别时,郑信叫人抬来18口大缸,说一点薄礼带回去分给众乡亲。

  一路上,众人心里一直嘀咕究竟缸里装的是什么,就是没人说出来,等船来到牛田洋,很快就到家了,有人终于忍不住说:不知缸里装的是什么,要不先看看,心中有数,到家后怎么分也有个规划。于是老大撬开第一个盖子,一股咸菜味冲鼻而来,果真是咸菜,老大接连撬开18个缸,发现都是咸菜。众人想,堂堂一国之君送咸菜来打发咱们,带回去反而会被乡里人笑话,不如扔了算了。话还没说完,已经有人动手将咸菜缸抬起扔进海里,剩下最后一缸时,老大说,好歹也是郑皇的心意,留一缸做纪念吧。

  回到乡里,老大喊全村人来祠堂分暹罗咸菜回去尝尝,才分发没几人,老大一摸,竟摸出一条金条来,原来缸里上面是咸菜,下面有大半缸金条。郑信怕路途遥远太张扬会引贼,才如此伪装。众人又后悔又好笑。据说这个缸,目前还留在郑氏族人家中被视为传家宝。

  陈锡金给全村买“出前一丁”

  “村老年人协会成立至今已有52年,现有1046人,村里人满58周岁即可加入。华富村在外华侨均十分关心村里老人,每次回乡都会来探望。”华富村老年人协会会长陈培立向记者介绍,华侨只要有能力,都愿意为家乡做贡献。他们捐建学校,修建乡道。1982年,在泰国的华侨陈锡金回到村里,看到村里人生活困难,他急冲冲地跑去友谊商店,用华侨劵预订了当时非常流行的方便面“出前一丁”,到货后,全乡每人分到了两包。当时家家户户特别开心。

  陈锡金回到泰国后,把家乡的情况告诉了泰国的华侨们,没过多久,他们就组团回乡,看望乡亲,并开始为乡村发展出钱出力。“当时华侨来了就分发糖果饼干,直到如今,一些华侨回来,还会送些万金油什么的,他们都很贴心。”老年人协会一位老姨表示。

  80个视频监控打造“平安乡村”

  【数说侨村】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进入快车道,华富村变化日新月异。据村宣委介绍,村里投入约200万元进行市场升级改造,投入约60万元新建华南公园,20万元用于修建公厕,村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修建富谭路投入约420万元,富景中路投入约54万元,一条条农村公路变成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通往田间地头,通往村民家门口,为乡村振兴提速赋能。

  在村委会里有一个远程云智能系统平台,全村范围内各个路口、池堤、市场以及关键点位的实时影像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约80个视频监控覆盖全村,让华富村步入了“平安乡村”系列。华富村临江且村中水体面积大,再加上企业多,外来务工人员及租房户也很多,治安防控成为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两委”班子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密管控村级治安作为头号工程,在全村范围内安装了一套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运行后,成效明显,提升了村民和居住者的安全感、满足感。

作者:陈珊娜 陈文兰 通讯员 陈瑞群 发表日期:2023年12月1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