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竹棚看大戏

  热闹的演出现场

潮剧,旧称潮音戏,饶平老黄冈俗称“大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老黄冈人喜爱潮剧,除了平时戏园演潮剧外,祭祀游神也离不开潮剧。

旧时黄冈没有固定戏院,经常在下市书斋灰埕、大衙(原清代“黄冈协镇署”遗址)和大公园(饶平黄冈中山公园,下同)等宽阔场地,用竹棚围起来作为临时戏园,用竹木搭棚作为临时戏台演潮剧。

观众看戏分为“座位”和“站位”。座位的在前边,站位的在后边,座位与站位之间,竖立竹栏杆,把座位与站位分开,并分开男女站位。戏票分为“特等票”和“普通票”,特等票的是座位票,普通票的是站位票,特等票的票钱比普通票的多近一倍,儿童票的票钱是成人的一半。

昔年演戏是通宵的,到半夜12点后,进园看戏的票价减半,至凌晨4点开始,戏园即免费开放。那时,许多人经常于凌晨4点去看免钱戏。

我小时候看大戏,只喜欢看“相刣戏”(即武戏),文戏的看不懂,又不会熬夜,当无“相刣戏”可看时,就打起瞌睡来。

有一次,我跟母亲去大衙临时戏园看大戏,戏的开头演的是“相刣戏”,有两个身上穿着战袍,背上插着四张旗的将军,一个是白面手握长戟,一个是乌面手执大刀,在台上相刣,杀得团团转,杀了许多个回合,结果乌面将军仓惶败走。台上还有许多士兵,双方拿着刀枪厮杀,杀得铛铛地响,还连翻了不少筋斗。台上的精彩表演,获得台下观众的齐声喝彩,我津津有味地看着。武戏过后是文戏,一个小旦咿咿呀呀地唱,我不懂她在唱什么,很厌烦不爱听,打起瞌睡来,母亲只得买些零食给我吃,然后带着昏昏欲睡的我回家。所以有潮汕俗话说:“孥仔看戏看相刣,二个钱食了就来。”

旧戏班的名角,深受观众喜爱。昔年一枝香班有个演小生的演员自幼左手拇指歧生小指,观众知道后称他为“十一指小生”。他不但生雅兼有声,而且演艺又精湛,尤其是擅长演卿卿我我的爱情戏,他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有一次,一枝香班在下市书斋灰埕临时戏园出演,当街上贴出海报演《慈云走国》后,人们得知该剧目是“十一指小生”主演,都争先恐后在票房前排长龙抢买戏票,演出时戏园里观众也爆满。

老戏班名角的待遇比一般演员的好,因班主将名角看为摇钱树。戏班里有名角,就较有人请演出,赚钱就多。所以,班主对名角会给予较好的待遇。

有一次,我到大公园看老怡梨春班演员们的开膳,名角与一般演员用餐贵贱分明:一般演员是8人围在一起,蹲在地上用餐,菜肴一般;而清泉丑等名角则在桌上用餐,菜肴也较丰盛。

提起名角清泉丑,老黄冈人无不知晓,他姓陈名清泉,是饶平县东界神前村(今属所城镇)人,16虚岁卖身戏班,学唱小生,期满长大后改行老丑。因演唱技艺有较高造诣,被誉为“清泉丑”,先后受聘于潮音班的老赛宝丰班、玉梨春班、三正顺春班、老源正兴班、老怡梨春班等。他嗓音清雅宏亮,咬字清晰,行腔圆活,演唱风趣横生,常获观众喝彩,是潮剧以真嗓唱丑角的典型。

我小时候喜欢家乡“拜平安”做大戏。有一年的年终,家乡下市新铺头的“英灵社”“兴福社”和“中兴社”,三社合在一起择日“拜平安”演大戏。戏钱及其他费用按社里人口摊派,款项不够开支时,由有钱人捐款补足,看戏的人就免用钱。

临时戏台搭建在兴福社老爷宫前的饷馆埕广场上。当时请来演大戏的是距离黄冈20公里的福建省诏安县的一个戏班。因至今时间很久忘记了该戏班的名称,只记得因其班主是拐脚的,被人称为“拐脚班”。对请该戏班,乡里人原先有些怨言,说:“诏安人的口语发音与我们潮汕人有些差异,‘拐脚班’唱曲一定很差,为何要请诏安县的戏班呢?”但诏安县的戏班实际表演起来,其唱曲和说白与潮汕戏班的一样无差异。

该戏班演出时,演员们演得非常出色,唱得非常动听,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大家齐声叫好,都认为诏安县的戏班的演艺水平不亚于潮汕的潮音班。

小时候之所以喜欢家乡“拜平安”做大戏,因有较好的吃、穿、玩:年终“拜平安”时,要办粿品、“三牲”等物品,这在平时是很少吃到的,并有机会可穿上挺新衣服,欢欢喜喜地看大戏。

今非昔比,由于受到娱乐形式多元化的影响,现在饶平黄冈青年人看大戏的兴致已大不如前,而“戏班”也所余无几了。

作者:郑便 文/摄 发表日期:2023年12月1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那年家里种蘑菇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