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旅游

绍兴书圣故里感受千年墨香

  在我心里,王羲之是神仙一般的存在。他出身世家大族,引领百代书风。书法林的好手,无不以效仿他为荣。他差不多就是书法界的孔子,书法封神榜上的一哥。所以,听说绍兴是他住过的地方,我第一反应就是意外,然后就是好奇。就像听到名著上的主人公跑到隔壁来做邻居,有不确实的惊喜。

  我们沿着八字桥出发,向着书圣故里而去。八字桥是三河交叉四向落坡的桥,像一只伸着长腰的猫。而我们去的时候,落日也像猫的脚步一般轻柔。跟我们在图片上看到的一样,绍兴的流水跟巷陌都弥漫着恬静的气息。这跟魏晋时的裙屐风流潇洒出尘倒是一脉相承。同时,在黑瓦白墙的色彩间又不时跳跃着藤萝,俏立着花草,在不经意间增添一些活泼气息。

  到了书圣故里,被一阵臭豆腐的香味吸引着,大家去吃了几块臭豆腐。金黄的臭豆腐,上面浇着鲜红的酱,看来够勾人馋肠。带着一身油烟气,我们就闪进道古老的巷陌里。没有乌衣巷的檐角高啄,飞扬倜傥。也没有秦淮河明媚大气的背景。就是不高的老房子,低调内敛地沿着街道两边延伸。走不久,到了墨池边。据说这里就是王羲之洗笔砚的地方。王羲之醉心书法,日夜临摹,他的笔砚把这里的池水都染黑了。墨池比我想象的大。三边是黑瓦平房,一边临街。站在街边,可看见对面墙壁如同长长的卷轴延伸开来。灰黑底的墙上烟云般洇染开白灰,上面是斗大的“墨池”行书。行书下方有序排开的黑色栏杆像一个个恭立的读书人。栏杆头就是一顶顶幞头。池里栖息着成片的水浮莲。水浮莲或续或连,像飞白,像篆书。这池,也是一幅书法。而且是随着风雨寒暑变化的书法。周围没有什么游客。相对其他景点,这里显得寂寞。在王羲之那个时代,想必更加寂寞。而这份远离尘嚣,就是书圣坚守的理由。

  忽然想起宋代曾巩的《墨池记》。他笔下的墨池,是在临川城东,也就是现在江西省的临川县,跟绍兴的墨池不属于同个城市。那么哪一个是真正的古迹呢?重点不在这里,是“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意思是说,王羲之的划时代成就,是凭着他不断努力得到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真正的墨池在什么地方,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它的存在,给了后代学子一个绝佳的楷模,让人们明白成功来之不易。而孜孜矻矻地向着心目中的目标努力。

  再向下走,就是“躲婆弄”、“题扇桥”。据说是王羲之为卖扇老婆婆题扇子的地方。老婆婆本来为扇子卖不出去而发愁。当她的扇子被王羲之题上字,就一下子卖光了。她见到王羲之,就急巴巴过去索字。王羲之就躲进附近一条小巷子里。于是就有了“躲婆弄”。“躲婆弄”是条很窄的小巷子。铺着石板,又深又直。巷口不远处挂着“躲婆奶茶”的旗子,算是沾了巷子的光。在巷口向里张望,只有风在来回游弋。这条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巷子,却因为一千多年之前的小故事,而永远被赋予了特别的涵义。题扇桥不大,是单拱石桥。跟赵州桥相比,就像苹果跟西瓜。桥古朴不事雕琢的风貌,旁边的白墙黑瓦,黯黯的流水,倚靠着码头,戴着黑色斗笠的题扇亭,都增添了行人怀古的幽思。我站在桥上,让风衣袂飘飘地拍打过来。就像流水一般逝去的岁月。岁月那边,一个白衣高帽的身影,翩然而立。任凭千百年的风寒雨露穿过,始终屹立不倒。

  我们就这么走下去,一直走到灯光亮起来了。书圣故里笼罩在淡淡的暮色里。才又往回走。往回走,再次看到了墨池。那两个遒劲的大字再次映入眼帘,就好像是初次见面。

作者:黄春馥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23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