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韩江水

翻开老照片,重温金中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刻苦训练 桃花涧成游泳队“乐园”

  图为1910年代的宫鞋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金中从潮州金山顶搬到汕头礐石山,宫鞋石及周边海域成了搬家的“主战场”
  桃花涧是学校游泳队的“乐园”
  九三楼历史建筑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生命之舟驶进了老年的港湾。在记忆的长河里,青少年时期的许多往事记忆犹新,挥之不去。最为难忘的是金中求学时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劳动课、体育锻炼和夏日纳凉的情景不时在脑海里涌现。”金中66届老校友陈琪斯感慨地说道。翻开老照片,陈琪斯带我们走进他至今仍记忆犹新的金中校园生活。

  九三楼旁摘水柿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金中66届(5)班学生毕业已整整半个世纪了,老同学母校重逢,心潮澎湃,分外高兴。转眼间,当年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变成鬓发染霜的老人。岁月如歌,世界在变,唯独不变的是同学间的纯真情谊。

  在金中的学习时光中,难忘的记忆很多,一件发生在劳动课上的意外事故,陈琪斯还记忆犹深。1965年秋季,班里学生接受学校安排的劳动任务,到九三楼旁采摘柿树上成熟的水柿。上树摘果,这种劳动任务,男生们最开心了。赖同学来自农村,身体健壮,劳动勤快,但做事有点鲁莽,他爬树了得,像猴子那样敏捷地上上下下,不攀爬到树梢不罢休。话都没听完,就上树了。

  陈琪斯和其他同学劝说他不要冒险往高处爬。突然,大家话还没说完,赖同学就从树上掉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黄同学伸出双臂,顺势托住了赖同学,大大延缓了其坠落的速度。

  赖同学这一摔看起来可不轻,起初脸无血色,半响说不出话来,黄同学的一条腿也因猛烈撞击而受了伤。虽然赖同学经及时治疗处理,休息一阵后幸无大碍,但是陈琪斯和同学都有点后怕。“要不是有黄同学不顾一切伸手接住,赖同学可能会摔成重伤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蛟龙”出水桃花涧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学校礼堂里播放的援越抗美歌曲使人振奋。学生们豪情激昂,决心为革命读书,为革命锻炼身体。二十多名男生自发组成游泳队,决心通过游泳,磨炼意志,练就强健体魄,随时准备听从党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生把游泳地点选在毗邻金中的桃花涧。

  桃花涧位于绿树环绕环境幽静的山谷,一平如镜,波澜不兴,青山倒映,美不胜收。晨泳之后,则可在桃花涧的幽径早读,是金中学子学习锻炼的理想之地。

  桃花涧景色迷人,但在涧里游泳有些危险。陈琪斯回忆,当时他和同学胆大心细,有备而来。在班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做好了入水前的准备动作,扑通一声,跃入水中,一瞬间,银珠飞溅,人欢水欢,各人以自己擅长的泳式挥臂击水,向桃花涧深处的草亭游去。折腾一番后,大家或是自由嬉闹,或是仰卧水面休息。阳光、氧气、蓝天、碧水给大家带来难以言喻的快乐。

  夏日在桃花涧游泳是惬意的,但由于桃花涧的水不流动,水温冷热不均,上热下凉,游泳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运动并尽量不潜水,防止抽筋事故发生。

  寒冬的早泳对刚离开温暖被窝的人是个严峻的考验,这时北风凛冽,寒气逼人,涧面升腾着白茫茫的水汽。学生们用冷水擦身,不断跳跃,进行充分的热身后,高呼口号,扑入水中,浑身先是一阵发麻,然后有发烫的感觉,扑腾一番适应后,大家又如以往一样自由自在遨游在这一人间仙池。

  一年多的刻苦训练、互帮互学,使大家受益匪浅,既锻炼了意志,又增强了体质。许多原先只会“鸭仔凫”的同学,泳技大大提高了,个个变成水中蛟龙,后来全部参加了市举办的渡江渡海活动。

  “宫鞋”胜迹留记忆

  “宫鞋石”实际是个近岸的弹丸小岛,高数丈,山巅一巨石上叠有一小石,状如宫鞋而得名。小岛位于礐石海滨公园东湖的东北面,有一座弯曲的石板桥与陆地连接,是游客赏海观光的著名景点,也是金中学子学习之余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夏日傍晚,落日时分,通往宫鞋石的小径热闹起来,到处可见散步纳凉人们的身影。站在巨石上远眺,别有一番景象。脚下的海浪不知疲倦地冲击着乱礁群,发出一阵阵响声。凉风拂面,心旷神怡,所有人的心都陶醉了。夏日宫鞋石的黄昏,给陈琪斯留下美好的印象。

  宫鞋石是早期汕头市开展群众性渡海活动的有力见证。渡海开始时,游泳大军浩浩荡荡从宫鞋石海域飞快掠过,游泳健儿劈波斩浪,争先恐后,直奔对岸人民广场,场面何等雄伟壮观。

  陈琪斯回忆,宫鞋石还“目睹”金中历史上的“搬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金中从潮州金山顶搬到汕头礐石山,宫鞋石及周边海域成了搬家的“主战场”。当时学校雇用48艘内河木船为金中运输物品,师生们从金山顶沿城堤通过扛挑把东西一件件搬到韩江边下船。白天装运,晚上航行,顺流而下,第二天一早抵达汕头港,待风平浪静时才渡海到礐石。那时船停靠在宫鞋石附近的那一带,没有设码头,货物只能在伸出海堤外的宫鞋石上岸,从堤岸到礐石山麓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既没汽车可载,也无板车可拉,路又窄又陡,师生们硬是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接力传递,把金中的全部家当搬到礐石山的新校址。学校按要求在1952年秋准时在礐石山开学上课,这几乎是一个奇迹。艰苦奋斗、勤俭办学,陈琪斯表示,学兄学姐们的榜样是金中精神得以传承的秘诀。

  1968年离校前夕,陈琪斯和同学特地借来相机,在朝夕相处5年的宫鞋石拍照留念,与学友依依惜别,让相片定格永恒的记忆。没想到学友可重逢,与宫鞋石却是最后一别,陈琪斯探亲返汕,到礐石故地重游,宫鞋石竟没了。“宫鞋胜迹杳无踪(摘自诗人刘麒子《礐石吟》诗句)”,陈琪斯感到十分失落。宫鞋石消失了,唯有从旧照片里寻觅其芳容。失去方知珍贵,有关宫鞋石的一桩桩往事只能在老一辈汕头人深藏的记忆里发掘。

  (图片由彬园警史馆提供)

作者:陈珊娜 通讯员 朱奕毅 陈琪斯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2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上一篇:难忘的故事
下一篇:日出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