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项国家级非遗齐亮相

海祭妈祖传承大爱展“世遗”风采

  潮阳剪纸艺术家现场展示技艺
  潮阳笛套音乐在活动上献演
  英歌队表演《十阵起舞颂妈祖》
  海祭场面

  妈祖祭典、文艺表演、非遗展示……日前,汕头市潮阳区和平下宫天后古庙董事会暨玉潭轩妈祖会,在和平蚝潭湾畔举办“妈祖海祭典礼”。“妈祖海祭典礼”是国家级非遗“妈祖祭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当天,当地群众以及来自泰国、老挝,香港、台湾、深圳等地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弘扬妈祖文化,敦睦乡情乡谊。

海祭文化传承大爱精神

  本次活动主题为“延续韩公海祭文化·弘扬妈祖大爱精神”。练江旧时连通大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海门湾桥闸筑成之后,才成为淡水江,因而“海祭典礼”乃是沿用古称。据史料记载,唐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大文豪韩愈任潮州刺史期间,获悉潮阳海门大湖中,有伏龙兴风作浪。为祈求风调雨顺,造福黎庶,韩愈先后到大湖设坛祭海神。韩愈爱民如子,百姓同钦。

  妈祖祭典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由于韩愈造福黎庶的情怀与妈祖的大爱精神一脉相承,为传承韩愈的海祭文化内涵,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助推妈祖文化交流,讲好妈祖故事,下宫天后古庙筹办了这次“妈祖海祭典礼”。

  “韩愈并没有因为被贬潮州而消沉,而是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爱民之心,询民疾苦、驱除鳄害、兴学育才。”下宫天后古庙董事长马文豪说,韩愈在海门举行“海祭”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此次活动是延续韩文公“海祭”文化和妈祖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跨越千年演绎非遗之美

  妈祖,俗称“海神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历经千百年发展,妈祖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海内外华人的文化桥梁和精神纽带。随着“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妈祖海祭典礼”,既是国家级非遗“妈祖祭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级非遗“妈祖信俗”的组成部分。海祭妈祖,遵循古礼又传承发展,是妈祖信俗中较具海洋特色的祭拜仪式。马文豪说,海祭妈祖代表着中华儿女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和敬畏自然、探索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夙愿。

  活动当天,异彩纷呈的潮阳英歌舞、笛套音乐、剪纸、潮剧、书法等五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时亮相,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让当地群众饱享一场文化大餐。期间,一首新鲜出炉的原创歌曲《蚝潭湾畔妈祖情》萦绕在蚝潭湾上空,欢快的曲调、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当海祭船载着满满的祝福出巡之后,下宫天后古庙英歌队表演了自创的《十阵起舞颂妈祖》英歌舞。“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铿锵锣鼓节奏,脸涂油彩扮成英雄好汉的队员们手执一对彩色木槌,配合鼓点挥动双槌交错翻转叩击,在昂扬激进的锣鼓声中变换队形动作,大踏步而来:一帆风顺、双龙出海、三阳开泰、四海升平、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刚劲豪迈、英姿飒爽的“十阵”舞姿瞬间燃爆,现场气氛热烈,舞槌者扮演的梁山英雄好汉豪情激荡,引来观众拍手称快,纷纷记录下精彩一瞬。

见证海丝之路繁荣时刻

  下宫天后古庙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760多年,明朝《隆庆潮阳县志》对该庙有过记载。“庙前古渡口,明清时是海丝之路启航点。”马文豪告诉记者,如今这里虽没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时船来船往的繁荣和忙碌场面,但拥有一份随历史沉寂下来的淳朴,成为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宫妈祖传说”区级传承基地。

  近年来,下宫天后古庙董事会先后修缮了下宫天后古庙,完善妈祖公园,拓建妈祖广场并配套“中国历朝杰出人物碑林”,创建蚝潭湾景观带并配套“中华历代经典诗词文赋碑林”,还疏通溪河,修桥筑路,扶贫济困,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与此同时,成立了英歌队、潮乐社、书画社、灯谜社、义工社、体育社、工艺社、护卫队、玉潭轩妈祖会等队伍,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或公益活动,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光添彩。

  活动当天下午,下宫天后古庙与台湾省云林县妈祖青年军协会代表还联合举办“赓续中华文化,弘扬妈祖精神”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

作者:陈文兰 苏硕元 发表日期:2023年10月2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