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艺苑

慧质与游心

——略说卓莎的山水画
  写生漫记·全南小院(纸本水墨)  卓莎 作
  写生漫记·山居秋暝(纸本水墨)     卓莎 作

  ■ 黄少青

  观卓莎的绘画,我常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卓莎的画,往往灵气满纸。这或许与她天生的慧质相关。据所知,卓莎读书,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在班级上始终名列前茅,所以考大学时,老师对她不瞄准清华北大而选择了投考学绘画的广州美术学院,颇有些不理解和惋惜,殊不知,人各有志,事实证明,把绘画艺术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卓莎走对了的道路。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协山水画艺委会主任的卓莎,绘画是有家学渊源的,她的父亲卓素铭是潮汕地区著名画家和揭阳画院首任院长,所以自小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和濡染。也因此,卓莎矢志不渝地选择以绘画艺术为人生的依归,预示了这是她必将做成的事业。

  卓莎的绘画,偶涉花鸟,主要致力则在山水。至今,我对多年前卓莎写的一篇题为《游心》的文章尚未完全淡忘。卓莎在该文中表达了她对“游心”的“游”的理解,认为“是指一种富于自由感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并且不讳言,“游”这一传统命题,使她“深深着迷”,“并努力让这自由烂漫的精神体现于自己的绘画实践中”。可以不夸张地说,卓莎某种程度上已经获得这种实践效果了。

  就比较具体的层面而言,必须承认,无论创作抑或写生,卓莎的绘画不曾绕着走而是依“游心”而与之共舞,笔墨乃重中之重。故而不厌繁密,以谦卑和虔诚与大自然同呼吸,便成了卓莎山水画最显著的特征。所以在创作的画幅中,林木的丛集,峰峦的如聚,笔墨的勾斫皴染,常常就像交响乐的演奏,纷繁而不凌乱;搬上写生画稿的岩崖杂树,笔墨更多的则有如即兴的舞蹈,举手投足,无所拘牵,这些都是我们在卓莎的山水画中可以领略到的审美趣味。当然,尤为不应忽视的是,笔的刚柔疾徐的蕴含,墨的燥润浓淡的变化,它们互相交织融合而呈现出来的充盈的生命形态,未尝不是卓莎的“游心”赋予的洒脱和酣畅,故画论所谓“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也即是指满纸的自由烂漫的精神吧。

  卓莎的山水画,似乎向来以不设色的水墨挥写居多,这显然有她的文化情怀在。我们知道,中国尚黑的文化传统久远,“运墨而五色具为得意”,表明了水墨对于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加持的讲述方式的独特性及其纯粹的品质。而拒绝媚俗,则是水墨画前世今生厚积的底蕴。因此,这也恰好与卓莎的慧质存在着某些不谋而合的交叉点。故而以水墨作为与山水神遇而迹化的深层次对话,便成了卓莎的一种执着。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卓莎的“游心”却也所来有自,远非无根的飘浮,所以从黄公望、王蒙、髡残、石涛等古人,均能寻绎到隐隐约约的绪余,并且由于“游心”的现代性特质与自己的慧质的互相联动和贯通,也为卓莎的水墨山水带来了新的生命感和质地。

  想顺带提一下的是,卓莎的写生山水画,有的还特别使人感兴趣,如在一些衰草杂树根本看不出风景的山旮旯,卓莎却能够独具眼光去发现可以入画的意趣,并且在借助笔墨纵横涂抹还其杂乱无章的自然形态的同时,却构建起了藏而不露的笔墨秩序和诗化了的韵致,从而表现出了某种绝妙的审美效果,这也是“游心”和慧质在纸上相结合而十分生动的体现,而足堪耐人玩味。

发表日期:2023年09月0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