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敢向刀丛的革命英杰

  

  传统的农业大国,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和治理,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古代潮州地区浓厚的宗族、家族色彩,是独具特色的社会特征,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从20世纪初开始,沪江大学葛学溥、清华大学陈达、香港学者陈礼颂等,都先后到潮汕地区进行农村调查,分别写成《华南的乡村生活》《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潮州宗族村落社区的研究》等著作,开乡村研究之先河。不论时代如何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更新,我们都要注重乡村治理,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中国传统的家族教育方式是承载在族谱、族训、族诫、祠堂、庙宇、祭祀、节俗、族贤等载体之上的。

  澄海冠山许氏英杰纪念馆编的《冠山许氏革命英杰录》一书收录了许包野、许依华、许杰、许粦炯等英杰的传略、资料,他们的英雄事迹使人深受启迪。许氏作为居于冠山这个传统乡村中的一个姓氏,能单独开设“许氏英杰纪念馆”,并出版英杰事迹资料,这不仅是对传统宗族文化的发扬光大,更是对传统宗族教育方式的创新。

  冠山许氏开展革命英杰宣传教育的创新,也是建立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之上的。冠山始创于唐末宋初,至元代渐成村落。明澄海置县筹建之初,县官即选定冠山为议事之所,并于神山之麓兴建书院和乡约所。冠山历代人才辈出。北宋福建卢侗游学至此,遂居于冠山,潜心于学,被后世推为潮州八贤之一。自明清、民国以至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冠山乡均名贤辈出,并有著作传于后世。科举时代的冠山,便有杨锡隆(郅园)辑《四书五经集字备校》问世,这是一部科举学子用的四书字典。从其编排释文分析,可窥编著者对我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理解和释义水准。

  冠山的革命斗争传统,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早在1925年,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就到澄海指导农运工作。冠山的蔡老二祖孙数代没有一分土地,靠佃耕地主的土地过活。他加入农会后,与其他农会会员一起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全家人生活好过多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乡里林姓地主勾结国民党反动营长李驯,追杀乡里的老农会会员,还到邻村龙田、上坑乡搜捕杀害了7名革命同志。1932年7月27日,澄海县“救国会”查处沿海保安队包庇的奸商走私,其停泊于冠山码头的白糖、白酒走私船被查处。此事本是澄海国民党当局内部的狗咬狗,但却诬告冠山乡人抢劫,进而出兵血洗全村。当时的冠山旅暹同乡会得知此惨案,曾发一“快邮代电”,描述了当时惨状:乡民于仓卒间,走避莫及,惨遭伤毙不计,官兵又凶猛如狼,一拥而进,穿房入室,抄抢劫夺,奸淫掳掠,无所不用其极。统计此次浩劫,被掳者、死于无辜者与财产损失者,皆其小者;少壮流于四方,老幼填于沟壑,致乡不成乡……

  有反抗就有斗争。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炮声震动了灾难深重的冠山乡,从暹罗归来的爱国青年学生郑松涛参加青抗会后,担任了澄海县青抗会一区分队队长,并在冠山设站宣传抗日。他先后吸收了许务、周锡桐、许杰等四五十名青年入会,并组织了少工队,宣传抗日,传播抗日歌谣:“倭奴真枭,害阮家内‘青里硗’(迅速贫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群众性的抗日活动,使敌人心惊胆战,一些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也活跃起来。日军入侵汕头前夕,冠山乡有个破落地主“阿舍”郑菊仁,居然绘好地图献给日寇,指引日军从新津河溯江入侵冠山。1939年6月21日,日军入侵,国民党守军败退,不几天,澄海、汕头、潮安均入敌手。在日寇烧杀抢掠冠山乡6年间,全乡被毁房屋十几间,被杀乡民37人,有11户、55人的后溪村,全村被烧光杀光。1940年,共产党员、抗日志士郑松涛被郑菊仁出卖,被日军围捕,日军对他进行严刑拷打,但这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一字也没透露党的秘密。日寇恼羞成怒,竟用利刃从他身上割肉,每割下一块肉,就问他:“中国好还是日本好?”郑松涛面不改色地回答:“中国好!”日寇又割第二刀,再问,仍是昂然回答:“中国好!”就这样,日寇折磨郑松涛三天两夜,他仍回答:“中国好!”这位冠山人民的优秀儿女,惨死在敌人的酷刑下,为国壮烈牺牲。郑松涛的英勇事迹鼓舞着冠山人的爱国热情,也激起了对日寇和汉奸的仇恨。1941年夏,澄海地下党处决了汉奸郑菊仁,为民除害。

  由于日寇入侵,冠山人民饱受战火饥荒蹂躏。沦陷前,冠山有6000多人,转眼间,乡里杂草丛生,被折磨死、饿死的就有1400人,逃荒求乞的380人,绝户200多户。

  苦难的冠山农民,盼着凤凰山的“老八”快点下来。不少年轻人参加了地下民兵。冠山人民自愿送20多名优秀青年上凤凰山参加“老八”。1949年10月24日,澄海县解放,冠山迎来了新生。在党的领导下,冠山人开始了改造良田的斗争,数年间,共迁走1300多座坟墓,搬平600多个荒埔,填平20多处低洼地,平整改良土地共4000亩,扩大耕地450多亩。1958年,冠山乡被评为广东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生产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并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1962年5月,陶铸同志到澄海冠山视察,看到绿油油的万顷稻田,题下诗一首:

  迎眸尽是舒眉感,万顷平畴绿油油。

  如此风光不入画,丹青何事志难酬。

  改革开放后,冠山古村旧貌变新颜,人民走上小康之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冠山许氏出版纪念英杰的书籍,回顾党领导下的光荣革命斗争历史,激励年青一代把老一辈革命先烈亲手培育的革命传统继承发扬下去,这就是承载在这本书上的光荣政治使命!

作者:■ 陈汉初 编辑:蔡婷 发表日期:2021年07月24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