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突出四个维度 讲好高校思政课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下简称“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议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提出“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认真领悟六中全会精神,将六中全会的新精神、新内涵、新观点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教好大学思政课,让学生们既要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更为直观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也要清醒把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艰巨使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责任在肩、不懈奋斗。我认为,应突出以下“四个维度”。

  突出时代维度,将新时代发展脉络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精神,让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懂得身处“两个大局”,学会用联系、发展、辩证等方法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更加清楚地看到未来需要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青年在新时代应担当什么样的使命,应肩负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坚定理想信仰,学好知识本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青春的力量。

  突出历史维度,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苦难辉煌,高度凝练我们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从北大红楼到南湖红船、从南昌起义到万里长征、从内战爆发到西柏坡进京赶考、从新中国建立实现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走上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高压反腐倡廉、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塑党的光辉形象,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到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用脚踏实地的工作实绩践行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当代大学生无法亲历过去,思政课教师有责任通过鲜活事例、多彩实践、辩证分析等方式让学生铭记共产党人的艰辛奋斗、理解共产党人构筑起来的精神谱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特别是在面对困难险阻时坚定信仰的力量,始终保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韧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好新时代的接班人。

  突出理论维度,将科学理论成果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要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上好思政课要有科学理论为指导。《决议》用十个“明确”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围绕五个方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用十个“坚持”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等重要内容,是党在新时代的最新科学理论成果。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党的政治理论发展步伐,以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推进党的最新科学理论成果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同时要防止照本宣科,将理论成果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结合起来,与生活实践、个人经历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从心里和情感上认同这些科学理论成果,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将人生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

  突出实践维度,将学生具体实际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作为思政课教师,如何做到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关键在于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群体特质和精神需求,以及更为强烈的自主意识。讲好“大思政课”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城乡社区,积极参与调研活动等,以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六中全会的召开为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提升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契机。思政课教师应在教学体系中适当以六中全会等国家时政热点作为案例,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做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做到政治与专业相融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剖析问题能力以及学习研究能力,让学生立鸿鹄之志,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

作者:蔡妍婧 发表日期:2022年01月1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