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民国汕头风雨天气旧事

  ▲“八二风灾”汕头海关前马路风灾图    (资料照片)

汕头地处广东东南沿海,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气候温和。但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历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台风、洪涝和干旱灾害最为明显。据《汕头市志》记载,仅民国时期(1912—1949),汕头发生的风潮灾、水灾、旱灾就多达47次,其中尤其风灾为甚。

风潮灾

汕头地处东南沿海,纬度低,受海洋气流影响,风潮灾对汕头影响很大,尤以夏、秋两季为甚,民国时期正面袭击影响汕头的风灾就达21次,造成损失颇大,且多有人员伤亡。其中,1918年5月22日台风,仅南澳隆澳就溺死80余人。1922年的“八二风灾”死亡人数达到3.4万。1935年7月20日台风带来暴雨,造成韩江、练江多处决堤。1944年7月20日,台风造成南澳后宅死亡超过20人。1946年10月13日台风造成南澳超过100艘渔船被毁,10多名渔民死亡。1947年10月7日风灾袭击潮汕,潮汕各地总死亡人数超过100人。纵观民国时期,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个大台风袭击汕头,部分年份更是一年就遭遇两次台风袭击,对汕头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破坏。

民国时期对汕头造成影响最大的台风是发生于1922年的“八二风灾”,该台风正面登陆汕头,是民国时期袭击中国东南海岸最猛烈的台风,该台风后人也称“汕头台风”。台风于1922年8月2日下午3点左右,在汕头登陆,傍晚时分,风力不断增强,且伴随着暴雨侵袭,到晚上9点左右风力已达到了12级。汕头附近海面海潮不断高涨,比正常潮面高出13米左右,海水倒灌,汕头多处被淹。据《潮州志》记载“灾区奄及澄海、饶平、潮阳、揭阳、南澳、惠来、汕头等县市。”《汕头市志》记载“民国11年(1922)8月2日,暴发特大风灾,震山撼岳,拨木毁屋,海潮骤雨,暴雨倾盆。”《汕头大事记》记载“8月2日夜至3日凌晨,潮汕遭受大风灾袭击,沿海田庐毁灭无数,平地水深丈余或数尺,铁路路轨被毁,电讯不通。受灾最严重为澄海,有些乡村,竟有全村人生命财产全被吞没的。”据《澄海救灾善后办事处报告书》记载,澄海死者26996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县。这次风灾,波及范围非常广,并伴以大雨和海潮等多种灾害,破坏强度特别大,是20世纪死亡人口最多、袭击我国东南海岸最猛的、由台风引起的一次特大“台风暴潮灾”。

水灾

汕头地处韩江下游,属于多雨水地区,水灾(也称洪涝灾害)成为影响汕头仅次于风潮灾的第二大自然灾害。民国时期,发生在汕头的水灾达14次。1924年6月23日,由于连续多天的强降雨,汕头多地发生大水,其中潮阳贵屿尤其严重,据《潮阳水利志》记载,当时“贵屿受淹,三街连成一街”,后人也将这次大水灾称为“花甲大水”。1932年7月29日、30日,由于台风带来暴雨,潮阳、澄海、南澳受灾严重。这一时期,汕头一带韩江、练江沿线堤坝也曾多次由于暴雨带来水位暴涨而发生崩溃。1932年8月,台风登陆台湾,给汕头带来连续3天的大雨,韩江水位猛涨,澄海一带出现堤坝溃决,鸥汀、渔洲、岐山等多地被淹,潮汕铁路被迫中断。1947年是这一时期汕头受水灾影响最大的年份,是年5月至6月连续发生多次大规模的水灾,其中6月17日的水灾最为严重。1947年8月16日《潮州乡讯》记载“灾情惨重,为六十年所仅见,灾民饿病交迫,幸而不为鱼,亦恐沦为饿殍。”韩江最高水位达到15.23米,下游潮安、澄海多地发生堤坝决口,澄海县境多处被淹,全县受淹农田近11万亩,受灾人口两万多人。地处韩江下游出海口的上蓬、下蓬、鸥汀同样受灾严重,数千亩农田被淹,多数地区受浸时间达半个月左右。是年9月,暴雨来袭,潮阳两英等地出现山洪,两英河下游东浦崩堤近百米长。1948年6月,汕头连降暴雨,地处韩江下游的澄海大窖堤坝崩3丈余,此外,韩江沿岸的澄海东围、汕头岐山,练江沿岸的潮阳平西等处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堤坝崩溃,沿线多地成为泽国,受灾惨重。

旱灾

据《汕头市志》载,民国时期汕头发生的全区性旱灾有12次,其中以春旱为主。1940年春,汕头发生大旱,造成食物供应短缺,多地发生抢米店等暴力事件。1943年,汕头乃至整个潮汕发生了特大旱灾和饥荒。而时值日本侵华,港口受封,原本并不丰盈的物质变得更加短缺,一时间米价飞涨,大批老百姓饥饿死亡,其中以潮阳死亡人数为甚,达20余万。据《潮阳自然灾异志》记载,时任潮阳县长胡公木在向广东省政府的报告中提到“三十二年米荒严重,弃婴塞途,饿殍载道……受敌祸米荒之害者。人民死亡20万,流离转徙7万人,老弱残疾5万人,房屋拆毁15万间。”另据《汕头大事记》记载:“民国32年(1943)南太平洋战争爆发,寇祸日深,潮汕大旱,米价日涨数次,饿殍遍地,汕头每日死者近百人。达濠镇饿死近1万人,占全镇人口四分之一,海门死者尤多。有10余万人逃荒至福建和江西。”可见当年旱灾影响程度之深,这也是民国时期发生在汕头最严重的一场旱灾。1946年,汕头再次发生特大旱灾,从上一年秋到1946年夏天,连续7个月干旱,造成“天不能耕、海无可渔,米价飞腾43倍。”米价从抗战胜利初期的20余元一时间涨到了800元左右,粮食短缺,数以万计的百姓遭受饥荒之痛,这也是既1943年之后的又一场大灾荒。

往事如烟,民国汕头风雨天气旧事警醒我们,面对灾害天气,我们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作者:罗伟伟 发表日期:2023年07月23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