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一纸还乡

每一封侨批的解读,都是一次新的发现,每一封的诠释,都有多种的可能和热切的期待。侨批业走过的轨迹已渐行渐远,但遗落在天地间的“剩馥”,却成了永久的文化记忆。

(侨批文物馆 陈书香 摄)

“三江出海,一纸还乡。”这是悬挂在汕头市侨批文物馆展厅的一副楹联。

丰饶的潮汕平原,面朝蔚蓝的海,背倚葱绿的山,更有韩江、榕江和练江蜿蜒似练,旖旎如虹。这三江之水,一路往南,朝着樟林港走,朝着汕头港走,走到了海,走到了比海更遥远的彼岸。也许是唐宋,抑或是更古远的汉代,突然就有些人上了岸不走了。也就是这么一次意为安身立命的停顿,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维度。这是全新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语言、视觉和味觉都是拼搏创业的兴奋剂。而当地原住民给出的友好信号,让这种双向交流成了双赢的绿道。人类的生存秘诀,往往取决于适应大自然的能力而绝非战胜大自然的能力。停顿下来的人带来了中华文明、先进技术、生活观念;原住民腾出了居所,让出了耕地,乃至荒山野岭、热带丛林。这是一种彼此适应,彼此融洽的过程,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这异国他乡,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新开辟的天地越来越开阔。得以立足,日子粗安之时,竟然有人发出了“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的喟叹。这一喟叹,乡愁便袭上来。于是,“一纸还乡”,便成了宣泄这种情绪,遣托这种愁怀的最好举止。这一纸,就是“侨批”。

在侨乡,侨批是随处可见之物。我没有出生在下南洋的时代,却生为著名侨乡前美村人。作为一名侨属,我与侨批有着与生俱来的亲缘。我之所研所学,所著所述,大都离不开“侨乡”这个烙印。曾几何时,村中一半以上的人口要靠侨批来赡养生息。小时候,我经常见到走街闯巷的批脚。这时的批脚已经不是史书上所描写的背着市篮,拄着长柄油纸伞,而是改背一只邮政袋,骑着自行车。印象最深的是,批脚所到之处都会有笑语欢声。我的祖父曾是一位写批人,经常到店市去摆摊。早市初开,祖父就把寄放在灯筒铺的一对桌椅摆到邮局门口,挂上一块“代写回批”的纸片,专门为侨户提供笔墨服务。祖父坐下来,先自研墨,墨碇在石砚里薄薄的水中绕着圈圈。小楷笔有点秃,放嘴唇上一抿就顺了。当祖父笑着抬头看向一个朝他走过来的女人时,我知道,有生意要开张了……

在林林总总的侨批中,平安批最富情商,也最能体现侨批之初衷。这是下南洋的人登上彼岸之后寄回家的第一封侨批,故亦称回头批。儿行千里母牵挂,这回头一望,满眼都是泪水,满怀都是柔情。“批一封,银二圆”,约定俗成,寓意吉祥,承载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在我的侨批收藏中,就有一封平安批。

澄海隆都镇南溪村旅暹(泰国)的赵崇怀寄给母亲的平安批。批封上写着儿子赵亚维收,打开来却是给母亲的信。内文如下:

慈亲大人尊前:

敬启者男,自在家启程是月二十九日抵暹。一路水陆平安,希为勿念。广兄之事最要者,不可乞他速来暹,至减亦着留他住唐几月方可放他前来。药酒一件今先付上四支,因抵埠时身傍并无余资,未能购全。该酒大约候后班船才能到埠。酒寄前沟乡客头带上,到时候吾妻舅将会转达,祈知收用。阿喜之出入口字亦缓另班船再为付上,暹中家况叫他无须烦恼,在男自当为其调理,断不有负盼望也。

肃此奉上,敬请福安。

男 石佛百拜!四月初一日。       

兹值轮至,寄上大洋贰元至时查收以应家用。

这平安批,把尘封了一百余年的画面打开来:银二元,言二百,人到中年的赵崇怀,登岸后急切地给家人报平安。所言几件要紧事:近期切不能让广兄来暹,得留他在家多住几月;因身无余钱,药酒只能先付去四支,余待下班船再付;阿喜的入境手续也待下班船付去。赵崇怀显然已旅暹经年了,但并不富裕,购买药酒还身无余资。从言辞中可见,他想事周到,办事稳妥,颇有责任感。对母亲自称乳名石佛,尤见其母子亲情。虽只有二百余言,却言简意赅,亲情满满。

寄出平安批的人往往是急切冲动,收到平安批的人何曾不是喜上眉梢。

同样也是在一百年前,澄海溪南镇晚清贡生陈舜,收到大女婿从安南、二女婿从暹罗寄来的平安批,满怀欣慰,诗兴顿生,作《即以东复》为回批:

起来喜鹊百千声,接连两书自两甥。

为报平安凭纸笔,更传顺适是舟程。

东床坦腹才皆卓,南港从心运并亨。

卜我他年娱老境,好夸玉润又冰清。

长途利便信佳哉,到处妙施倜傥才。

独我未能先变计,两人已逐渐生财。

心多安遂冬而夏,岁有隙间去又回。

愿祝君家均稇载,合看得意早归来。

陈舜是清康熙解元陈春英的后裔,颇有诗名,有《诗存随笔录》刊行。从陈舜的“回批诗”可见,对二位女婿是何等的称意。坦腹东床、倜傥俊才是夸奖之辞;君家稇载、得意早归是美好的祝愿。诗情如醪,父爱似蜜,字里行间,都是人间清欢。

侨批,薄薄的一张纸,却承载着太多的物象;侨批,是一种社会现象,源远流长,万涓成河;侨批,是一部不可磨灭的华侨创业史,也是一部海外交通史;侨批,被饶宗颐誉为“海邦剩馥”。

每一封的解读,都是一次新的发现,每一封的诠释,都有多种的可能和热切的期待。

侨批业走过的轨迹,已经渐行渐远,但遗落在天地间的“剩馥”,却成了永久的文化记忆。

作者:陈跃子 发表日期:2023年02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山野之趣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