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山野之趣

  旅游的意义有时不仅在于观景,与不同地方的人交流,观察、体验、了解其生活,可以丰富我们的认知。

  

  桂林山水甲天下,已经是定论。无人不为河流两岸奇峻山景赞叹。这些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体,多呈锥状,常常从平地突兀地拔起,虽然不高,但与连片高山相比,更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如果这样的山连成一片是何景观?中国就有这样一个去处,位于贵州兴义市城南,由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这个地方叫做“万峰林”,一座座尖尖的山峰密集组合,平地拔起,就像造物主将一个个大雪糕筒放在地面上。徐霞客形容其“唯有此处峰成林”。有人称其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号称中国最美五大峰林。

  与从漓江一带而过观山景不同,万峰林是一个你可以与山共处的地方,两万座山形成长方形的地带,中间夹着一个狭长的盆地,全是绿油油的稻田。有四五个布依族人村子散落其中,近年来更是在村庄附近建了大量民宿。找一家几百元的民宿,推窗就是尖尖的山峰和碧绿的稻田,光是在窗前发呆,都是很惬意的。

  今年在疫情的空隙,我们几个人来到这里,住在下纳灰村边上。民宿不提供膳食,每顿饭都要走过田野进入村寨。六月的秧苗是最绿的时候,对我这个曾经插队落户三年多的知识青年来说无比亲切。这个曾经贫困的地区,现在不仅乡道是水泥的,连水渠和田埂都是水泥砖砌的。在村口的河岸上,建了一个泵站,将河水通过四通八达的水渠自动灌溉到所有的稻田。听说村里要求这片被群山包围的谷底全部都种水稻,是与四围的群山形成协调的景象。观光车从半山经过,在观景台俯瞰稻田,山与田形成秀美的风景。稻田由青而黄的过程,都是旅游收入增值的过程,也是给农村集体增值的过程。如果不是由上而下地规划、动员,分散的小农经济是做不到的,这就是集体致富的力量。

  每天在村寨中吃过早饭,我们都要去村口的大榕树下。在几棵树龄超过千年的大榕树下,每天都有一些布依族人摆摊卖当地的农产品,我们每天都买点玉米、烧饼,同时与他们聊天,体验当地原生态的生活。

  过去,下纳灰村是贫困村,村里人祖祖辈辈都很难走出大山。近年来贵州省兴义市修了机场,投入9000万人民币对下纳灰民居、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同时派遣30多个市直单位对口帮扶该村成立18家农家乐,促进了山地旅游业。由兴义市政府部门为大股东组建的万峰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将几个村和周边山地的资源统一经营,让千年静默的山峰都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资产,农民们种稻子不仅仅是为了粮食,碧绿的秧苗和金黄的稻穗也是风景。景区成了旅游热点后,带旺了周边的民宿,引来各地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旅游不仅带来收入,也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农村卫生差、教育落后的刻板印象在下纳灰村被一扫而光。下纳灰村成了贵州旅游脱贫致富的典型例子。我们去吃饭的一家农家乐,主人原在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务工,2011年一回到山里就摇身一变成了“老板娘”,生意好的时候曾经创造一天收入一万的纪录。

  每天早上我们进村去吃早饭,在村口都会看到一群儿童以及陪伴他们的家长,原来他们每天定点在这里上校车。与城里规格一致的校车,把儿童送到幼儿园上学。以前我们印象中的贫困地区孩子,衣衫破烂,光着脚,流着鼻涕,现在他们的穿戴和举止都与城里的孩子完全一样。看到这一景象,我总是很感动。

  这些孩子长大后也可能走出大山,云游世界,但那些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还是不能割舍与土地的感情。有一次我们经过水稻田,看到一个老妇正在田里的泥地里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与之交谈,原来她已经80岁,无牙的嘴笑起来特别快乐。她下田走走并没有特别的活要干,只是每天走走,顺手拔草。老人家光脚踩着泥,也许只是为了满足于与土地的情感交流的心理需要。

  旅游的意义有时不仅在于观景,与不同地方的人交流,观察、体验、了解其生活,可以丰富我们的认知。我们这一回算是领略了一点山野之趣。

发表日期:2022年12月2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