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间仔”旧事

上世纪70年代,潮汕城乡街头巷尾还可以看到一些众人闲处聚集的房子,人们把它叫做“间仔”。“间仔”是一些村民集中睡觉的地方,也是大家的休闲场所。这些广泛分布于城乡里巷的“间仔”,其男女有别各自分开。女人住的“间仔”又叫“娘仔间”。

这是一些住家以外的房屋。旧时乡村生活条件差,人们居住环境逼仄,“间仔”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作为“间仔”的房屋一般比较老旧、窄小,还可能有点潮湿、阴暗。男人居住的“间仔”不仅设施简陋,卫生方面也较恶劣,里面不仅有柴草陈腐的味道,有床具长久未洗的杂味,最难闻还有那放在门后积肥用的尿桶。还时时可以闻到呛人的“熟烟”(旱烟)味和汗臭。女人住的“娘仔间”跟男人居住那种房子就大不一样。“娘仔间”虽然也空间不大、陈设简单,但常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房屋虽然窄小但敞亮通风,墙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图画,偶尔还能闻到一股幽幽的清香。

那年代的农村,一般家庭有七八至十几口人,住的往往不过是一两间小房。家屋里面只有一张大床供男女主人使用,其他成员就得到“间仔”去。“间仔”一般是巷子里小平房,或是大院落里某一小角落。那时有些“间仔”不仅是人们聚集、休息、闲聊场所,甚至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明道理、学手艺、学知识,都跟这种地方有密切关系。

男人的“间仔”,里面一般会打几个木板床榻,每个床榻有一床破被席、旧蚊帐。每天晚上,点上一盏小油灯,汇集里面的不但有青壮男丁,还有老人孩子,大家凑在一起说说笑笑,吵吵闹闹,有发泄不良情绪的,有谈说乡里奇闻怪事的。

男人“间仔”有的还有几根棍棒,这是大家学艺练武的“家伙”。潮汕学武练武风气不知自什么时候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乡里巷间还常可看到有人练武。“间仔”是练武学艺风尚的场所之一。那时民间流传的武术套路许多,如“七步仔”“猴子挑柴”“猴子抓沙”“土地公拄拐”等。身上有功夫,不被人欺负,这是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寄望。

男人“间仔”有的还会配置几件乐器,扬琴、二弦、三弦、嘀哒(唢呐)等,虽不算齐全,但能拉能弹凑上一场潮乐合奏还是可能。“间仔”有乐器,于是吸引一些人来弹奏,凑热闹,也吸引了一些年轻人边听边学。“间仔”的潮乐演奏,是当年文化贫乏的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往往会吸引不少人来赏听、捧场。民间音乐得以世代传承,跟“间仔”也是关系密切。

“间仔”里不仅能听器乐演奏,有时还能听“讲古”。“讲古”就是讲故事,在潮汕民间很流行。

“间仔”还是缓和家庭矛盾、释放不良情绪的地方。常言道:水浅鱼相挤。以前农村经济紧张,家庭吵吵闹闹成了常事。男人骂女人生活太俭,女人吵男人挣不到钱,嫂子嫌小姑懒惰、家婆说媳妇浪费。吵急吵烦了,出去吹吹风散散心,最好去处就是“间仔”。这里人多、热闹,容易把烦心事抛到脑后。人多地方说法多道理多,不良情绪也容易得到排解和宽慰。

再说说“娘仔间”。这种“间仔”聚集的女人没有年龄界限,当中有一两个年龄稍大的“高(ngao)人”。所谓“高人”就是那些知文识字、有手艺懂道理的贤人。农村民间许多女红手工、家道妇事就是在这样的场所一代一代传授下来、延续下来。这些“娘仔间”中的“高人”可能有一些是“老姑婆”(终身不嫁的女人),或有一两个无儿无女的寡妇,这些人身上有故事,懂人情,识道理,会制织,女红妇事事事精通。有的“娘仔间”还常常有上了年纪的女人戴着老花镜,手执稍微发黄的潮州歌册,一字一句全情投入唱着册本里的故事:《狄青取旗》《薛仁贵征西》《包公会李后》……大家全神贯注倾听。唱到奸臣乱国忠臣受害时,众人就会为之不平破口大骂,唱到英雄大展身手时大家就会交口称赞。就是在这样的“娘仔间”,女孩子学到做女人的道理和本领,延续勤俭持家、谦恭孝老、相夫教子的传统。

作者:吴汉谋 发表日期:2023年01月2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