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泰国华侨王敦蓄弥留之际不忘家乡亲人,资产折现回乡建起精美侨宅成百年侨心生动见证

在塘西王厝,守护一份跨越山海的乡愁

  各式各样的精美门楣窗楣
  在后人的守护下,王厝历经百年仍生机勃发
  王厝后包侧门别具一格的门楼山花“雄鹰戏球”
  王厝主座门楼外观
  火巷龟亭客厅精美花牙和琉璃窗
  主座四点金宅第
  王厝气势宏大的后包洋楼

  樟林侨宅众多,而最美的侨宅在塘西。樟林流传着“塘西厝、南社富”的俗语,其中“塘西厝”指的就是塘西建筑之精美。塘西村的巷道曲折幽静,老房子一座挨着一座,但只要跟人家打听一下“王厝后包”,马上就会有热心村民指路,只因王厝就是塘西众多精美侨宅中出类拔萃的一座,特别是其双层后包洋楼远近闻名,是塘西侨宅中的精华之作。

  王厝是泰国华侨王敦蓄家族所建,王敦蓄是泰国富商,因英年早逝,儿孙年幼难以继承事业,临终嘱咐家族亲人照顾家乡妻儿,族亲将其资产折现为4万龙银,为其家乡妻儿建造了这处宅第并购置田园,让子孙后代得以在家乡安居乐业。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尽管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华侨滋养家乡亲人的心愿却因这座古老的侨宅而得以存续。今年83岁的王姨是王敦蓄的孙女,她从出生就一直居住在这座侨宅中,如今和86岁的丈夫一起在这里安养晚年,守护侨宅。宅子在他们的精心打理下,保留住了众多精美的装饰艺术,成为百年侨心的生动见证。

  侨宅探寻

  四次修复,百年老宅亮丽斑斓

  王厝位于塘西东栅,坐东北向西南,由一座四点金宅第加两条火巷及一座双层后包洋楼组成,占地700多平方米。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近百年历史。

  主座门楼上写着“瑯琊世家”字样,为王氏郡望。门楼肚上精美的浮雕,人物塑像、花鸟虫鱼仍活灵活现。进入门楼,前厅的一个房门仍保留着半月形门楣,上面的灰塑是一对鸳鸯在莲花池中戏水,形态仍清晰可辨,但色彩几乎已脱落,只剩下零星的蓝底,但在王姨的脑海中,画面仍十分鲜活。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记忆力超强。她告诉记者,她还记得门楣上的这幅画,底色是青蓝的,莲花是粉色的,叶子是绿色的,两只鸳鸯是五彩的,非常美丽。王姨说,宅子曾被征用为多户人家居住,归还后已经过4次修复,但有部分装饰图案已损毁,只能存留在脑海中了。不过,大部分装饰图案还是被保存了下来,退休后时间多了,在宅子中慢慢欣赏,总能不时有新的发现。宅子哪个角落有鸡、兔、龙虾、螃蟹雕塑,屋梁门楣上画了什么风景人物,她都如数家珍。她指着主座后厅梁架上的木雕开心地说,那里雕刻的原来是一部部古代经典戏剧,是前阵子才发现的。

  主座后厅的一排闪门保留完好,上面是“富贵荣华”字样,下面是木雕竹画。王姨告诉记者,主座两个侧厅原来也都是用闪门分隔,每逢节庆日子,闪门全部打开,就和两侧火巷中的两个客厅连成一线,形成“四厅会”,可以在各厅堂间随意走动,空间十分开阔。可惜后来闪门损毁,被改用砖墙分隔,没办法再自由开合了。

  王姨说,整座宅第中保存得最好的是西侧火巷的龟亭和厅房,这里是她一直居住的地方,龟亭中的彩色泰国琉璃窗,虽经历百年依然亮丽,在日光映射下五彩斑斓,熠熠生辉。火巷客厅厅门的花牙是“百鸟朝凤”,为多层的镂空木雕,上面是姿态各异的飞鸟及花卉造型,因岁月积尘,很难分辨原来的色彩。但王姨还记得,这处花牙原来是以灰色为底,点缀淡雅的五彩及鎏金,十分高贵典雅。东侧火巷和西侧火巷格局相同,但部分房间在抗战时期被日军飞机轰炸损毁。

  整座宅子格局上呈中轴对称,院子中分布有四个水井,设计合理,生活方便。主座屋后的屋檐下,是一幅幅彩绘诗画,很多图文都已脱落模糊,但仍可从零散的字迹中读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等古诗名句,让这座华丽的宅子平添了一缕书香。

  双层后包,气势宏大别有意蕴

  穿过火巷,来到闻名已久的王厝后包,只见这座双层叠楼,每层各有七开间,上下两排回廊,各有七个拱门,气势宏伟,令人叹绝。塘西不缺精美侨宅,但像王厝气势如此宏大的后包,仍是极为少见,难怪这座侨宅会以后包而闻名,常被直接以“王厝后包”作为宅子的代名词。

  王姨告诉记者,后包在新中国成立后曾被征用为花厂、政府办公场所等,室内装饰保存得较好,至今仍色彩靓丽,室内屋梁、房门、门框、窗框大多采用当时流行的“南洋蓝”色调,特别是门楣窗楣上的灰塑图案“南洋底色”依然明艳而显眼。

  从火巷巷门望向后包,可以看到天台正中的匾额式山花,繁复的波浪形花边设计,有着明显的20世纪初期民国侨宅流行的巴洛克风格特点。山花上的浮雕装饰经风雨侵蚀已难以分辨形状。在二楼正中大厅中间的地板上,有一个圆形地饰,中间是一只如雄鹰展翅的丹顶鹤造型。王姨说,记忆中山花上的浮雕也是这个样子。

  后包侧门门楼也有相似风格的山花,上面则是一只雄鹰俯身戏球的浮雕图案,造型异于传统,别具一格。

  王姨说,由于宅子是在祖父过世后才建的,也许是将对丈夫的思念寄情于造宅上,祖母对宅子的建造特别用心,很多材料都是从泰国进口过来的,还特别聘请了两组能工巧匠进行“斗工”。

  同行的澄海区博物馆副馆长陈琦介绍说,斗工即是两组建筑师傅分别负责宅子两边的建造和装饰,在主人限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最终由主人评定谁做得更精致,就能赢得更多工钱。因而两边房子虽格局相同,但在局部装饰上却各有精彩,师傅们使出浑身解数,出奇创新,使宅子的装饰出现很多独特的创意。如以丹顶鹤展翅代替雄鹰展翅作为宅第的“logo”就十分少见;以雄鹰戏球代替狮子戏球就更加独具一格;此外,大部分宅子的屋脊顶端都是平直的,这座宅子却在屋脊上装饰了一排祥云,也是别有意蕴。

  不过,陈琦也认为这座宅子很有年代特征,像客厅“上雕花下竹画”的闪门,在同年代建造的宅第中就很常见;在中西合璧的装饰中采用巴洛克风格设计,也都是同年代豪宅中的“流行款”。

  华侨故事

  从泰国御厨到一代富商

  王厝所处位置旧时属于塘西村梅岗里。王厝宅子中现在还保留着一块刻着梅岗里的石碑,原来立于王厝后包的东侧。

  樟林是红头船时代的大商埠,海陆交通便利,是著名侨乡和文化集结地。塘西的村民大多是外地移民,是个多姓氏村落。村里华侨众多,且大多在海外事业有成,因而在这里所建的侨宅多为重金打造,极具颜值。

  王姨的祖父王敦蓄原籍梅州大埔,年轻时靠运载木材到东里售卖而略有积蓄。有一年船到隆都后蔡时遇到台风,就上岸避风,发现后蔡生活环境很不错,就决定在这里落户创业,没想到房屋刚建好不久就受到南洋盗贼洗劫家产尽失,被迫从樟林坐船过番前往泰国。

  王姨回忆说,小时候客厅里挂着爷爷的照片,记忆中爷爷双目炯炯有神,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

  王敦蓄只身来到异国他乡,身无分文,为了生计当起了厨师,没想到当着当着就成了泰国皇宫的御厨,而且还受到一位皇姨的喜爱,被收为义子。皇姨对义子宠爱有加,王敦蓄因此获得一块封地收租,积累了财富之后又开始经商,他经营丰兴百货,除了售卖日常用品,还售卖汽车摩托车等高档大件商品,是当时曼谷最大的百货公司。由于有皇姨的关系,公司门口挂着泰国国王的大幅照片,给生意带来诸多便利。王敦蓄很快就扩大产业,连开了四间当铺,还购置了10多间火砻,成为一代华侨富商。

  英年早逝,临终嘱托故土造宅第

  王敦蓄在33岁时染上肺病,英年早逝。他娶有两房妻室,育有三子一女都还没有成年,临终前只能托付自家兄弟代为照顾。

  泰国的叔伯兄弟征得王姨祖母的同意,将资产折现成4万个龙银寄回国内,由祖母在樟林塘西择地建宅,也就是如今的王厝。建屋剩下的钱,还购置了一百亩田地,让家乡亲人衣食无忧。据说,泰国的丰兴百货大楼场地,后来被转手开办成京华银行。

  宅子建成后,王家儿女在宅邸中读书生活,接受良好教育,王姨的父亲还曾在上海读过书。成年后几兄弟姐妹又前往泰国参与家族生意,两位祖母留守家乡。

  王姨的父亲在1939年回家乡探望家人,遇上日寇对汕头市区进行大规模轰炸,不幸被流弹所伤不治身亡。王姨是遗腹子,于1940年在王厝出生,父亲的其他兄弟姐妹及其后代都定居在海外,这座宅第就由王姨祖孙三代守护着,和海外亲戚时有联系。

  王姨说,她的母亲出身名门,知书达礼,她从小受家庭熏陶也喜爱读书,后来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王姨在王厝生活了近一个世纪,对宅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和丈夫晚年一直细心呵护着这座宅子,在宅子中种花养草,让宅子充满着勃勃生机。

作者:许玉璇/文 林少然/摄 编辑:胡晓娜 发表日期:2022年10月0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巨笔随身已百年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