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巨笔随身已百年

  突然,在朋友圏中看到陈丁先生捐世的消息;虽然先生已经年近百岁,但亦难免有些伤感。

  数年前,我梓行一册名为《巽楼怀人百咏》的小诗集,其中就有一首是写给陈丁先生的:“仁者长乐不老仙,蓬山名舍接山前。羡翁清健馀闲日,巨笔随身近百年。”仁者乐山,先生以故里蓬洲命名居室为“蓬山居”,并别号“蓬山人”。我第一次去拜访先生时,年近耄龄的他居住在城市新式小区高楼之中。当我在小区道路中看到楼前小院挂着铜匾“蓬山居”时,不仅知道已到目的地,更为先生爱乡深挚之情所折服。

  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去拜访先生的具体事由,但一定是为了领取他的书法作品。当时,在汕头城市的每个角落几乎都可以见到先生所书写的招牌,名字响亮自不在话下。或者是先声夺人之故,我觉得自己与先生之间有一道鸿沟,所以打算拿到作品后,就不再打扰先生的。但是,他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还泡起茶来,然后说:“我是蓬洲村人,你是鮀东村人,我们本有乡党之谊,虽然年龄有些差距,但也不要见外才好。”令我意外的,不仅是先生的平易近人,还有老人家居然认识我,还道出“乡党之谊”来。因这“不要见外”之嘱,便开启了先生与我近二十年的文翰交谊。

  2009年,我在一家房产企业工作。当时,我的老板捐资在桑浦山铸钱洞上建了一座殿宇,请汕头大学党委原书记黄赞发夫子撰写了碑记。老板是先生的粉丝,让我乞请先生为这通碑记书丹,以备刻石之用。先生看完文章后说,“好几百字呢,我这个年纪,经营不了这么大型的作品了。”我便问先生:“如果按碑石尺度,我先为纸画好框格,并在格的右下角用铅笔注明该格要写的字眼,您老能勉力书写吗?”老人家居然略感不好意思地说:“如果是这样,我倒是能书写,只是太麻烦你了。”

  在我送完碑记纸格的几天后,先生就电话让我取件。这通以隶书书写的碑记纸本,字如珠玑罗列,序若阡陌交通,可谓一气呵成。随后,我为先生做了个访谈,刊登在我们的企业内刊。这篇题为《书写寄情 传承风雅》的访谈文章中,先生介绍了他书法创作的经验:“当今书写已经脱化实用功能,书法完全成为艺术创作行为。于是,在书写内容方面,也基本选择经典诗文作品。换句话说,通常创作的内容都是熟稔的诗文内容,所以一挥而就且能通贯畅顺,随着积学渐深,也逐渐进入佳境。但是,建筑物或者名胜区所需要的碑文书写,内容不如经典诗文般熟稔,所以要做很多前期工作,比如熟读文字,还要就作品所需的尺度进行文字的安排。再者就是书写方面,既要着眼于艺术水准的把控,还要照顾到普通游客的接受,也就通常说的‘雅俗共赏’。”同时,他也十分关心书法文化的传承:“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形式,数千年来已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从而培养起一个民族的审美情操。而通过建筑物上雕刻着停留风雅的传统应该在当今的建筑行为中得到传承,应该让书法成为建筑画龙点晴、增光添彩的途径。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字体的风行,建筑物上的文字,多少让人意兴阑珊,大大地消磨了国人对于建筑字体观赏的兴趣。”

  之后,我还多次请先生为一些建筑物题字,其中,最让我感到佩服的是,蓬洲西苑的主题词“人文邹鲁、山水蓬洲”八字,先生所写字不及掌大,放大至每字超过一米见宽,更显气势磅礴,所谓积学所至,信笔挥洒,无所不佳。

  有一次,好友陈灼兄的公司承接汕头市文联主办的《汕头老艺术家传记》制作工作,其中陈丁先生部分缺少图片,便让我带摄影师到先生家中拍摄他创作时的照片。当我们说明来意时,先生居然从书架上取下拙著《巽楼臆语》,翻至杨方笙教授序文,便铺纸写下序文中杨老给我勉言:“太息时风多躁近,沉潜致远待英年”。

  在与先生熟稔之后,我向他求字时,他基本上都是挥毫立就。他临案作书,在通读文稿后,提笔写来总是从容沉着,不紧不缓,书作又是一气呵成,且避让有度,作品读来总有痛快淋漓之感。其精擅行草,亦长隶书,然作隶如草,流利畅快;偶作写意山水、花卉,也完全是以行草笔法进行,所谓以书入画,自出机杼,一任天真。

  先生给我的感觉,一是敦重长者,一是书写仙气,总是那么潇洒。然而,人总要老去。几年前的一次,我去先生府上领取作品。其长子陈挺兄接待了我,说:“我爸在睡觉,你等会,我去叫醒他。”我说:“还是不打扰先生休息吧!”挺兄说:“不打扰。现在老人睡觉的时间太长,有客人来了,一定要叫醒他才好。”再后来,先生写字时已不太自若……

  还有一件事应提一下。2014年,我在朋友支持下,举办个人题跋书法展。早已不出席社会活动的先生,特别让挺兄带他到开幕现场祝贺和鼓励。

  而今,先生已经去世。短短时间里,朋友圈里出现不少先生的悼念信息和大家收藏他的作品,从中可见先生的人格魅力。      (题照:刘小萱)

作者:陈琳藩 编辑:张梅 发表日期:2022年10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