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唐宋诗人作品中常可看到一些在普通话中词义已经丧失或改变了的词语,潮汕方言却仍然保留着唐诗的原义

李杜诗文在 潮音传千年

  保留唐宋时代的一些语音特点和部分词语,是潮汕方言中第三个历史层次(上两个历史层次是先秦、汉魏六朝)。我们在著名诗人脍炙人口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普通话中词义已经丧失了或者改变了的词语,潮汕方言却仍然保留着唐诗的原义。用潮汕话保留的这些唐代汉语的原义,有时候还可以纠正阅读唐诗时按普通话理解的错误。本文就谈谈潮汕方言保留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诗词中的词语。

  危  李白《蜀道难》:“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查阅“百度·知道”,有人是这样理解的:“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将“危”字理解为“危险”,这是错误的。于是就有人纠正:“危,在文言文以及古诗中都是解释为高的意思。这里危乎高哉,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它高。”这就对了,“危”就是高,潮汕话读作guin5(县5)。如说“天危人大”“危过天柱”等。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诗仙用极度夸张的想象力,极言山寺之“危”(高)。潮汕话读ng-声母读为g-声母的字还有不少,如:“凝”文读ngêng5(迎),如“凝固”“凝结”等;白读geng5(钢5),如“凝冻”(geng5 dang3)等。“逆”文读ngêg8,如“逆反”“逆流”等;白读gêh8,如“逆耳”(gêh8 hin6,听起来不舒服)、“逆目”(看着不顺眼)等。

  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末两句“高”“下”对举,互文见义。这里不能解释为“上面的”和“下面的”,而是“高处的”和“低处的”。“下”字潮音应读作gê6,低矮的意思,唐代应是常用词义。韩愈《黄陵庙碑》:“地之势,东南下。”但这个词义是先秦就有的,《礼记·乐记》:“天高地下。”《尉缭子·天官》:“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备具,财谷多积……若城下池浅守弱,则取之矣。”

  旋  潮谚云:“老水鸡倒旋(喻人去而复返)。”古汉语“旋”有回还义,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由此可见,“倒旋”意为“倒转”,即回来的意思。这个“旋”字《诗经》就有了。《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复我邦族。”“旋”与“归”互文见义。现在普通话里也有“凯旋”一词,但经常被人用错了,说成“热烈欢迎✕✕✕凯旋归来!”“凯旋”就是高奏凯歌回来的意思,再加上个大白话“归来”,就是架床叠屋了。

  走  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这里“走”字不能用普通话的词义来解释,不是慢慢走,而是赶快逃跑。慢慢走,潮语叫“行”,快跑、逃跑叫“走”。如说:“你阿爸爱拍你,你还唔走(你爸要揍你,你还不快跑)?”俗语有“走到支辫直”,形容跑得很快,连辫子都飞起来了。

  沽  买酒叫“沽酒”,李白《将进酒》:“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沽”也写作“酤”,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多酤新丰醁,满载剡溪船。”“沽”是用舀器打起液体的动作,除了打酒之外,买酱油、鱼露、豆瓣酱,潮汕话都可以说“沽”:沽豉油(打酱油)、沽臊汤(打鱼露)、沽豆酱(打豆瓣酱)等。

  作 潮音读zoh4,耕作的意思,如:“作田(种田)”,也作“种作”。潮谚云:“块田四个角,会不会在你作。”(水田方方四个角,收成好孬就看你的耕种技术和是否勤劳了)。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广韵》平声先韵:“佃,作田也。”“作田”之说,今潮汕话犹如是,也叫 “种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畏  杜甫《羌村》之一:“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畏,担心,怕,唯恐的意思。这个词义是从害怕的古义引申而来的。《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畏死,即怕死,今潮汕话仍谓怕死为“畏死”。再引申指恐怕、恐有,表示猜测,如唐·王维《宫槐陌》诗:“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唐·王建《寒食行》:“牧童驱牛下冢头,畏有人家来洒扫。”又引申指厌烦、不胜其烦,畏而避之。杜甫《畏人》诗:“畏人成小筑,偏性合幽栖。”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从防虑之义引申之,则为畏避义,其著者则有畏人一辞,意言与人世不合而避人,避世也。”“畏人”一词,潮语也有,偏指害怕见人,害羞。

  栽  植物的小苗,潮汕话叫“栽”。如菜栽、树栽等,鱼苗、猪苗也叫“栽”:鱼栽、猪栽。杜甫《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凭韦少府觅松树子》:“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白居易《送李校书趁寒食归义兴山居》:“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栽归。”以上皆指树苗,后代也有指鱼苗者,元·郝经《挖池记》:“童仆辈因娭嬉,致莲蒲三四本,鱼栽数十针。”鱼栽,即鱼苗。潮汕歌谣云:“一惨担鱼栽,二惨嬷加个……(第一辛苦挑鱼苗,第二辛苦老婆多……)”

  醪  潮音 lo5(牢),指液体浑浊,中有沉滓,如:“水过醪,孬食(水太浊,不能饮用)。”杜甫《清明二首》:“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醪,本指浊酒,《说文·酉部》:“醪,汁滓酒也。”《广韵》平声豪韵:“醪,浊酒。”鲁刀切。从浊酒引申为酒浊,而扩大所指范围指其他液体的浑浊。又声韵调也相合,lo5(牢)是白读音。

  乞  潮音keh4(去4),指送给,义同“分”(bung1),如:“我乞伊支笔(我送他一支笔)。”引申用作动词或介词,表被动,意为“被”,如:“我乞人诳去(我被人骗了)。”杜甫《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乞酒钱”就是送来买酒的钱。“乞”指主动送出的词义,汉代已见用例,《汉书·朱买臣传》:“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集韵》去声未韵:“乞,与也。”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假借乞》:“乞之与乞一字也。取则入声,与则去声。”今潮汕话均读入声,但韵尾不同,讨取读keg4(糠4),与人则读keh4(去4),又从“给予”引申为“被”,《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李逵乞宋江逼住了,只得撇了双斧,拜了朱仝两拜。”用法与潮汕话完全相同。“乞”此义多写作“吃”,潮汕话也应读“吃”为keh4(去4)才是。

  簟  潮音diam6(甜6),大竹席,旧时用以晒萝卜干等东西,也用以囤粮,称“粟簟”。民谣谓水稻丰收云“大簟锥来细簟满”。杜甫《已上人茅斋》:“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簟,原指主竹席,《说文·竹部》:“簟,竹席也。”《广韵》上声忝韵:“簟,竹席;”徒玷切,音义皆与潮汕话相合。古代的“簟”是用来坐、卧的,《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礼记·内侧》:“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簟”用以晒东西或囤谷物,是较后的事,多指较粗的竹席。

  来  结构助词,得。如:“伊生来过雅(他长得很漂亮)。”“你呾来着(你说得对)。”杜甫《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骢马新凿蹄,银鞍被来好。”被来好,披得漂亮。《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晋王广为扬州都总管,生来聪明俊雅,仪容秀丽。”唐枢《〈蜀籁〉序二》:“我尝喂一百灵鸟,能学各种鸟声,模仿来活似活像。”这些“来”都用作结构助词,犹“得”,与潮汕话完全一样。

作者:林伦伦 编辑:曾佩楠 发表日期:2022年04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