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奇书《黄际遇日记》还原博学鸿才一奇士

  2013年冬,一位自称是青岛城阳区棋类运动协会主席的蒋照坤先生突然来访,他说网上查阅到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收藏有数十册黄际遇先生的日记手稿,专程为查阅该日记而来,而查阅的目的则为了写“青岛象棋史”。他说,写作象棋史资料十分缺乏,上下求索、费心费力。某次他从梁实秋的文章中读到,上世纪30年代在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任理学院院长的澄海人黄际遇教授也是位棋坛高手,与当时聚居青岛的山东棋圣邵次明等名家多有交往。他灵机一动,想到当年象棋手多擅下棋而不擅文字,比赛交手情形少有记载、总结。黄际遇是名教授,其留下的文字中或有青岛象棋辉煌史的雪泥鸿爪,因此着意寻找黄际遇的线索,便有了求睹《黄际遇日记》的此行。

  恰逢我刚退休应聘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帮忙,正接手编辑出版《黄际遇日记》工作,于是让他先看看黄际遇青岛任教这段时间的日记影印件——《万年山中日记》和《不其山馆日记》。浏览后,蒋照坤先生兴奋不已,他从中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地名、馆舍和名人的活动记载。因其留汕时间有限,匆匆之中,两本日记共27册一时无法看完,于是相约日记出版后邮寄一套给他。过后,他来信感谢,并说《黄际遇日记》不单助他完成了青岛象棋史,还帮助当地学者佐证了老舍等著名文化人在青岛的文化学术活动,为他们研究撰写青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化史提供了相当多史料。

  黄际遇(字任初)的名字如今在其家乡澄海也知者不多,但他确确实实是我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事业的开创者,武汉大学和山东大学数学系的创系主任。他是我国数学界最早留学生之一,他的译著《续初等代数学》《高等微积分》《近世代数》和《论一》《畴盦数学论文》等著作影响深远,为我国近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数学主业,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惊人的博学多才,有人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大学的传奇人物是陈寅恪,那么新中国成立前中山大学的传奇人物就是黄际遇。他生前曾在多所著名大学任教,当过数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在山东大学时曾身兼文、理两学院院长)、校长,上数学课,还兼上中国古代文学课,将深奥的骈文、说文解字上成了一门“网红课”。

  工作上他学贯中西,诲人不倦,生活上他更把爱好活出精彩:象棋,他曾获香港比赛冠军;击剑,他在日本获比赛荣誉奖;足球,他年轻时曾当队长,晚年曾当裁判;书法,他行、楷、篆、隶皆工,怀素、颜体甚至说文结构随变;喝酒,他与闻一多、杨振声、赵太侔、梁实秋等人被号为“酒中八仙”,至于品潮州菜、喝工夫茶这些潮汕人的嗜好更是精益求精……抗战复员途中他不幸溺水而殒后,老舍以学生身份所撰的挽联对他的一生评价最为贴切:“博学鸿才真奇士,高风亮节一完人。”

  如此奇人,其日记也可号为奇书,现存黄际遇日记手稿43册,毛笔工楷、行书书写,还常有古体字,提笔直书,不起草、不加标点,密密麻麻,时不时还夹插英文、日文、德文,内容则数学、散文、诗词、历史、时事、书信、对联、记事,甚至棋谱皆有。他的日记并不保密,与他交往者多曾观摩,黄侃、梁实秋等人在文章中都对他的日记赞不绝口,可见其学术价值甚高。但就因为其中涉及的学科太多,无人能通识,一如蔡元培所说的:“任初教授日记,如付梨枣,须请多种专门者为任校对,始能完善。”所以长久以来无法整理出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着力搜集民间历史文献,开展潮学研究,小有名气,黄际遇先生哲嗣黄家教授等便一致决定将这43册日记赠送中心永久保存。既然史料价值很高,又难以找人校注整理出版,研究中心经多方衡量,最后便决定将日记手稿以影印方式编辑出版,以供诸多方面的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去深入解读研究,嘉惠学林。2014年7月,该日记终于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正如前面所讲的小故事,这套日记经过时间的慢慢发酵,正在不断地散发它的芳香,沁人心脾。

作者:陈荆淮 编辑:曾佩楠 发表日期:2022年04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