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潮汕古村落留住了民俗风情

  桥头龙舟活动  林鹏 摄

  ■ 姚望新

  潮汕民俗风情是中原文化、本土文化、舶来文化三者融合的结合物,无论是拜公婆、出花园、婚丧喜庆等人生民俗,还是过年、元宵、中原节等节日习俗,或者是正月游神、拜妈祖、三山国王、月娘等民间信仰,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 凤岗妈庙会

  已获中国古村落称号的濠江区凤岗社区有一个市级非遗项目——凤岗珍珠娘娘庙会。珍珠娘娘是潮汕地区和闽南一带民间信仰的神,潮汕地区乡村普遍建有珍珠娘娘庙。凤岗珍珠娘娘,俗称“凤岗妈”,每年正月十六晚至十七晚,来自四乡八里的香客汇集到凤岗珍珠娘娘庙奉拜凤岗妈,成为濠江乃至潮汕地区的特色乡村民俗庙会。凤岗珍珠娘娘庙会民俗内容独特,保持原始风貌,享誉潮汕。

  ▶▷▶ 冠山赛大猪

  冠山创乡于宋,位于韩江下游,隶属澄海区澄华街道,有周、卢、许、林、陈、郑、张、洪、李、程、吴、辛等几十个姓氏。冠山“赛大猪”民俗相传始于清朝,先前的赛会并未轮值,仅拜祀妈祖,清朝嘉庆年间前后,方由举人周江(世称周剑爷,清朝嘉庆辛酉举人)倡由6股头以12年为一周期,固定轮值“游神赛会”,每年由两股主办,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业丰收、吉祥如意。此风俗曾二度停办,至1982年,由周氏率先恢复此风俗。每届活动展出几百头猪,场面壮观,是远近闻名的民俗盛会。这样的民俗奇观,城市里没有,其他地方罕见。2017年,冠山赛大猪习俗已列入汕头市、澄海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珠浦拜圆年

  每年农历年底,潮汕民间都要举行谢神活动,珠浦称其为“拜圆年”,也叫“拜旺年”。这种活动明清时代便已盛行,至今有500年以上历史。

  珠浦“赛桌席”的习俗是“拜圆年”活动的组成部分,5个片区都精心准备酬神宴席,在吉日当晚进行比赛,比比谁家的菜式种类多、工艺好、数量多、质量好以及装饰高雅。

  如今的“拜圆年”文化内涵更丰富,成为一种轻松愉悦的民间文化活动。通过“赛桌席”这一方式,激发村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竞争意识。

  这也成了敦睦乡谊联结乡情的活动,无论自幼过番的老华侨,还是在全国各地发展的乡亲,都会尽量安排时间回乡参加活动。有的还请外地朋友一起来做客,感受潮汕传统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每次活动也成了一次展示民间艺术的盛会。“拜圆年”的祭品十分丰富并且讲究,很多包含了潮汕特有的民间工艺,如纸制龙袍、头冠,金碧辉煌,华贵大方,浮贴的龙及人物栩栩如生。与此同时,村里还举行潮剧、潮乐表演等文艺活动。

  ▶▷▶ 仙家游腰船

  古代潮州,鳄鱼成患,韩愈潮州为官时,便有“祭鳄”之举。而在仙家村,有一项民俗活动与鳄鱼有关,便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六“赶腰船”。

  每年正月十六,当地人用纸糊一只鳄鱼用于驱邪,在仙家古庙进行一系列祭祀仪式之后,由一群身强力壮的青年敲锣打鼓,提着纸鳄鱼穿街小过巷后,到村外将其烧掉,象征“消灾解厄”。这只纸鳄鱼就叫“腰船”,此仪式叫“赶腰船”。

  与“赶腰船”同时进行的还有“抢鸡头”。由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将祭过神明的鸡头抛向人群中,供大家争抢,抢到鸡头者为幸运者,预示来年有财运、生男丁。现场人头攒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如今,赶腰船和抢鸡头这一民俗活动已经演变成村民的“狂欢节”,每年正月十六如期举行,不管鸡头最终“花落谁家”,村民皆大欢喜,其乐融融,消灾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才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 桥头龙舟赛会

  金平区鮀江街道桥头社区每年龙舟节都吸引了四面八方万千游客。在锣鼓喧天龙舟竞渡的同时,举行龙舟谜会、书画笔会、潮乐演奏、象棋攻擂、潮剧演出、木偶戏演出等民俗活动。桥头龙舟竞渡因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且附加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社会性和广泛的群众性。目前,桥头龙舟赛会已成为市级非遗项目。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些从历史深处走来,凝聚了地方特色、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兼具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是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记忆,是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地域的文化标识。可贵的是,这些百看不厌的民风民俗就保存在古村落里。我们如不加以珍惜和保护,或许不用多久,这些场景就会远去,并成为历史。

发表日期:2021年11月0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