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争先“出圈”

试论如何汲取深圳成功经验推动汕头加快发展

  新年伊始,汕头火了,“人气”持续走高,“流量”不断飙升。2024年,省委常委会首站即来到汕头调研,为汕头产业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谋定全市发展任务书、路线图。可以说,汕头“天时地利人和”兼备,高质量发展已经起势,我们要学习深圳在聚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把起势转化为定势,把定势转化为胜势,让汕头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大干快干争先“出圈”。

  坚持“贸”字当先,买“全球”卖“全球”。深圳高度重视贸易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主动作为精准服务,各类市场活力澎湃。我们要学习深圳的做法,奋力跑出商贸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助推汕头迎头赶上。一要稳扎稳打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日前,汕头重磅推出《汕头市商贸赋能高质量发展十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聚焦“华侨”“产业”“数字”三张牌,依托悠久的侨乡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培育更多高能级贸易主体和贸易平台,积极发展贸易新模式,吸引相关上下游产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配套能力和竞争力,推动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二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强市。汕头是百载商埠,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和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氛围极其浓厚,潮商在全世界的商业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3年超1500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500亿元的外贸进出口总值,有力地印证了汕头市场之旺。要坚持“贸”字当先,出台一系列支持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汇资源、搭平台、拓市场、强推广,运用大数据、数字化技术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并根据全球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策略,建强“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网络,真正实现“汕货回汕、汕货出海”。

  坚持“工”字为本,强工业促产业。2023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这两项统计蝉联全国城市“双第一”,继续稳坐中国“工业第一市”。深圳还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开展“深圳制造”品牌提升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深圳制造”“深圳智造”和“深圳创造”,成为深圳耀眼的标签。汕头可以学习借鉴深圳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的做法,打造具有自己独特的制造和智造的城市标签。一要持续推进转型升级。近几年,汕头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建立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计划,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新时代新形势,要更加厚植制造业这份家当,立足汕头的实际,把纺织服装、玩具产业这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做强做大,同时紧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抢抓发展窗口,实现弯道超车。二要深化与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借鉴“工业第一城”深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等发展模式,融合汕头商贸发展独特优势,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打造“龙头企业+配套”集群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更好的工商并举创新生态。要深入与深圳开展干部、企业、人才、就业等方面的互惠合作,推动汕头市属国有企业与深圳国企在共建产业园、建设“双向飞地”、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等主攻方向取得新成效。

  坚持文旅融合,增人气引财气。深圳大力支持以城市为背景的文艺创作,挖掘城市名人、企业、LOGO、吉祥物等特色元素,网罗特色IP,推动景区焕新升级,加强深港合作,创新跨城“微度假”模式,变“港人北上”流量为留量。我们要学习深圳市创新营销模式,大力挖掘汕头这座城市的代表性地标、元素等,探索“+旅”融合模式,展现鲜活立体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一要全方位刷新城市形象。要利用好潮汕英歌“火出圈”、焰火晚会上“热搜”、潮汕美食引客来等契机,打造汕头专属“城市人设”,着力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高品质的产品供给、贴心暖心的真诚服务,以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擦亮百载商埠、和美侨乡、美食之都等城市名片。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现有文旅资源,在创新产品供给与满足公众需求上下功夫,以“新”引领潮流,以“智”塑造体验,培育开发更多文旅新产品、新场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二要有的放矢推进汕头文旅融合。2024年春节,汕头共接待游客超507万人次,增长43.4%;旅游收入43.7亿元,增长133.03%。元宵佳节,小公园开埠区核心街区汇聚了超17万人次的客流量。超旺人气的背后既有潮汕传统文化展现出的强大吸引力,也离不开汕头推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担当作为。要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不断推动汕头文旅繁荣兴盛。要加快打造以小公园开埠区为核心,以镇邦路、龙眼路两条美食街为带的“一核两带”特色文旅商圈,整体包装打造好汕头的城市IP,深入挖掘自然风光、红色教育、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美丽乡村等各方面资源,串珠成线,联线成圈,营造持续的热度,全方位打造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借旅游风口带动城市发展,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坚持以“侨”架“桥”,聚侨心汇侨力。深圳之所以成为经济特区,跟临近香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直以来,深圳充分依托这一毗邻关系,在不同时期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紧紧依托、联系、服务香港,为双方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侨”作为汕头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汕头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优势,必须在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方面先行一步、发挥更大作用。一要大手笔写好“侨”字文章。既要全力保护好樟林古港、小公园、侨批馆等地方,又要高标准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让广大侨胞既能寻根寄托乡愁,又有一方可参与祖国建设的平台主阵地。要加快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中心、侨情资源库、数字虚拟潮汕家园“三大工程”,持续深化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四项行动”,切实将“侨”的优势转化为汕头发展优势。二要以传统文化凝聚更多的侨胞力量。以办好国际潮团、潮商“两大盛会”为契机,激发经济特区和侨乡新优势,全面提升汕头影响力、软实力和竞争力,深度挖掘打造“老妈宫粽球”“新兴餐室”“飘香小食”这些承载着无数海内外侨胞舌尖上的“乡愁”的潮汕传统美食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进一步加强潮汕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全力塑造侨乡发展新优势,多措并举将汕头丰富的侨胞资源转化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汕头市商贸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 林道勋 发表日期:2024年04月02日 来源:汕头日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