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增强汕头发展新动能

  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汕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汕头要紧紧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开创汕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一、形成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培育新产业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主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未来产业是指由处于探索期的前沿技术所推动、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代表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会在未来发展成熟和实现产业转化并对经济具有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但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具有强大的战略引领力,在带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历史的教训、现实的趋势都启示我们,必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新质生产力制高点,增强发展新动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真正掌握发展主动权。

  汕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释放出强有力的生产潜能,“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22年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合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5.8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8.5%。2021年汕头规模以上“三新两特一大”工业产业的企业数134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达到70.0%;实现产值2311.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9.2%,同比增长7.6%。汕头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部署未来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构建具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新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跃升。

  二、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是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的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是现有生产力的跃升,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作支撑。

  近年来,汕头先后出台了《汕头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汕头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汕头市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管理办法》《关于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的管理办法》《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成绩斐然。汕头必须增强紧迫感,抢抓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一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汕头主动深化产学研对接合作,今年来举办了近10场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促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高效合作,汕头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二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汕头有高新技术企业69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1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这些企业是汕头科技创新和转化的主体,但多数规模不大。汕头要打造一批具备强大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行业领导力的一流企业,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科研组织等方面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长期科技创新投入,使之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三要大力推动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园区在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上的作用,以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为依托,整合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把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更好地融会贯通起来,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为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四要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人才,特别是“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复合型战略企业家。汕头从2020年开始加大了博(硕)士引进力度,为汕头发展注入了人才和智力,下来汕头更要加大力度引进“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复合型战略企业家,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团队。

  三、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新质生产力逐步形成、逐步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动力,必然要求破除思想藩篱和制度屏障,对生产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对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再造。历史经验表明,在新动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的生产关系将陆续显露出诸多不适应的症状,从微观层面的工厂布局、制造流程、生产组织和管理体系,到中观层面的公司治理、区域协同和产业生态,再到宏观层面的发展理念、制度供给和资源配置,都需要重新建构。新质生产力的“新”不仅指向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和产业新方向,还关乎发展新理念、生产关系新变革,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必须深度嵌入新型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整体性、全局性大工程,离不开上下联动、左右贯通、一体推进的合力,离不开全社会勠力同心的共振效应,从政府相关部门到市场各类主体、再到基础配套、产业链,涉及领域广、战线长、覆盖面宽泛,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一要全面深化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要推动体制机制变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优化政府服务,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体制机制,保障生产要素在企业间、行业间、地区间实现高效率配置,既让国有经济在形成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基础性、攻坚性作用,同时发挥民营经济的灵活性、能动性作用。二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对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优化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扩大科研自主权,加大研发投入,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三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存在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经营主体难以做出最优决策,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不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了让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更好地相适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改革,扫清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所面临的结构性障碍,疏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难点堵点,推动供给和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上形成均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作者单位:中共汕头市委党校)

作者:□ 郑良泽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21日 来源:汕头日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