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稻草捆猪肉

  ■ 陈青延

  猪肉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食材,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食用。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屠夫给买客砍猪肉时,都是用稻草捆的猪肉。过往那种稻草捆猪肉的情景,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稻草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宝贝”:喂耕牛盖房子离不开它;打草鞋搓草绳离不开它;做床垫烧饭菜离不开它;尤其是在捆秧苗捆猪肉时,更是离不开它。那时的稻草,其使用价值,在聪明智慧的老百姓中,已发挥得淋漓尽致。

  记忆中,那时节的猪肉是一种紧俏美食。人们在四时八节,拜师求艺,探望岳家,都会到肉案子上砍一块猪肉,用稻草捆扎着,再买一对“二锅头”白酒,作为礼品,去串门。那时节,用稻草捆着的猪肉,是人们走亲访友时,一种必备的馈赠礼品。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高中毕业高考名落孙山以后,回到村里,找到一名泥水匠拜师学艺,逢每年的端午、中秋和春节,都会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到集镇上去买上两斤猪肉(当时市价是块把钱一斤),用稻草捆着,挂在自行车的轮头上,像蹦跶的蚂蚱一样,沿着坎坷不平的泥巴乡路回村,前往泥水匠师傅家去走节。

  宋朝诗人杨万里在《吴春卿郎中饷腊猪肉,戏作古句》中写道:“老夫煨热饭不能,先生馈肉香倾城。”古往今来,猪肉的美味令人垂涎欲滴,难以抗拒。正因为猪肉味鲜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岳父就有了一种“酒肉穿肠过”的爱好,我跟他女儿谈恋爱结婚以后,为了博得岳父的喜欢,逢年过节,我也都会买上两斤用稻草捆系好的猪肉,配上一对北京“二锅头”白酒和两包岳母爱吃的荔枝和桂圆,送上门去给他们拜节。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缺衣少食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在每个肉案子上,尽管屠夫用稻草捆猪肉的方式早已消失,现代人用稻草捆猪肉挂在自行车的前头,作为厚礼,探亲访友的场景不复存在,但那时节,人们用稻草捆猪肉,骑行走节的生活,传递了一种人情味,至今回想起来,感觉还有一种十分温馨的味道!

发表日期:2025年09月1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不会消逝的山峰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广东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80014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