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当前正值误食野生蘑菇中毒高发期,疾控专家提醒——

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

  疾控人员在社区铲除毒蘑菇安全隐患。

  近期广东各地潮湿多雨、气温回暖,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也是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疾控专家提醒,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谨防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的毒蘑菇超过1000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约100种。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10分钟。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为提高市民对食用野生蘑菇的安全意识,营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围,近日,市疾控中心联合龙湖区疾控中心前往陈厝寨市场、老人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疾控工作人员通过发放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手册、展出主题展板、讲解答疑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普及有毒野生蘑菇的种类、如何辨别野生有毒蘑菇、误食野生毒蘑菇后的早期处理以及中毒后的急救方法等知识。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从源头上减少毒蘑菇对群众健康的危害,疾控人员还在陈厝寨附近开展毒蘑菇清理行动,铲除毒蘑菇安全隐患。

  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刘桂炎医师介绍说,不能简单从颜色与形状上区分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花脸蘑、红菇等颜色鲜艳,却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颜色为灰色或白色,却含有剧毒,约50克(1两)的致命鹅膏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银器验毒的原理只适用于含有硫或硫化物的毒物,而毒蘑菇不一定会让银器变黑,大蒜、生姜等验毒也没有科学依据。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特征(牛肝菌科和红菇科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凭有无受伤变色或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所有蘑菇都只是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因此都是倾向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脏乱”与蘑菇是否有毒无关。

  不小心食用到有毒的蘑菇该如何急救呢?刘桂炎医师指出,催吐是最常用的自我急救方法,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但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明确为食用野生的蘑菇后,一旦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进行中毒紧急处理并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同时务必携带剩余蘑菇实物,以便鉴定种类,确定治疗措施。有人发生中毒后,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均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特别注意的是,要保留剩余蘑菇样本,并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

  刘桂炎医师强调,广大群众切勿因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勿轻易采摘野生蘑菇;勿在路边摊贩随便购买蘑菇,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购买;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安全。

作者:周敏 发表日期:2024年05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