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潮南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做强传统产业、建设商贸高地、增强公共服务

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现代化城镇

潮南区纺织科技产业园。
练江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峡山大溪碧道绿水蓝天美不胜收。

编前语

作为千年古邑、和美侨乡、红色热土、产业强区,潮南区正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总抓手,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持续在做强传统产业、建设商贸高地、增强公共服务、建设美丽圩镇、打造和美乡村、凝聚侨心侨力等方面彰显新作为。日前,“汕作汕成”——“百千万工程”大型全媒体基层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潮南区,听到的是一个个亮点纷呈、齐头并进的“百千万”故事,看到的是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活力新潮南,城乡各地涌动着奋进“百千万工程”,助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发展热潮。

宜业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产业活力

位于潮南区两英镇的风华工业园区内,洪兴股份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工地热火朝天,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洪兴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潮南区、两英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政府办事效率和协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给我们项目推进过程带来了诸多便利。”该项目经理钟泽华满怀兴奋地对记者说道。

洪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家居服行业领军企业,旗下的芬腾等品牌家居服长期在电商销售榜名列前茅。随着业务不断扩张,洪兴股份谋划推进物流中心建设项目,选址两英镇风华工业园区。据钟泽华经理介绍,企业十分看好风华工业园区的前景,两英镇地处潮南区地理几何中心,镇域区位优势明显、民营经济活跃、纺织服装行业底蕴深厚,拥有完备的纺织服装产业链,风华工业园区处于宽阔的陈沙大道中段,距离揭惠高速两英出入口、潮南区高铁站只有10多分钟的车程,交通十分便捷,可为纺织服装企业集聚融合发展提供优势资源和条件,并且推进建设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切实感受到贴心和高效的服务。作为第一批入驻两英镇风华工业园区一期的企业,洪兴股份有限公司从2022年开始投资规划建设智慧物流仓配、电商选品供应链等项目,至今年3月底基本完成项目建设,预计将在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首批招工可提供约200个工作岗位。

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是关键,产业培育是重点。正在加紧建设的潮南区两英镇风华工业园就是实现本地企业从“小散乱弱”向“专精特新”提速迈进的重要载体。据了解,潮南区两英镇风华工业园区位于潮南南山智慧产业片区东侧、陈沙大道风华路段,占地面积702亩,分一、二期规划建设,引进落户13个项目,均已动工建设。一期总投资9.7亿元,共引进4个项目;二期为义乌潮汕商会企业发展区,共引进9个项目,总投资10.15亿元。

据两英镇副镇长、二级主任科员杨政银介绍,风华园区规划以大健康、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功能性面料、电商直播、智慧云仓等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两英镇纺织服装特色支柱产业集聚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孵化成型大平台,将打造创新驱动、商贸融通、产城融合的工贸一体、工商并举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潮南区建立区领导挂钩培育典型镇、典型村(社区)工作机制,督促指导、统筹协调推进典型镇、村(社区)培育,督促指导各镇(街道)主动找准定位、精准画像,谋划发展思路,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以两英镇为例,“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两英镇聚焦省级典型镇的发展定位,坚持工商并举,塑造产业优势。两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欧振辉告诉记者,聚焦工业发展,深耕2700多亩的龙岭、风华、高美三大工业片区,总投资近41亿元的37个项目签约落户,其中26个项目已动工建设,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约34亿元。探索打造全市首宗由政府主导的“改造权+使用权”公开出让的“工改工”“龙岭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孵化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同时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成立产业工作专班为三大工业片区签约入驻企业提供“无障碍”建设等保障服务,通过项目报建“一体化”、运维管理“全覆盖”,实现企业“点单上菜”“拎包入住”,以营商环境之优,护航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宜居

建设和美镇村 发展富民产业

走进潮南区两英镇高堂社区,随处可见“黑底化”的道路、干净的河道,社区居民悠闲地在各个公园、“四小园”散步健身。草莓园里,家长带着小朋友采摘草莓,享受欢乐的亲子时光。

近年来,随着高堂社区环境不断提升优化,居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一家人出来散步,看到村里风景越来越好,我们心里也很高兴。”社区居民林先生告诉记者,高堂社区持续推进绿化美化和道路建设工作,多条村道铺了沥青道路、划了停车线,还建了新兴公园、环溪公园、高堂大道村口小公园,生活舒适性、出行便利性逐步提升。

草莓园种植户周先生承包了80多亩土地进行轮耕,他告诉记者,地里上半年主要种植丝苗米,能够增加土地肥力,下半年种植草莓,一年大概能生产约80吨草莓。作为两英镇面积和产量最大的草莓园,一年草莓园产值大概能达到160万元,纯收入约50万元。

“2023年高堂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仅46多万元,今年社区谋划推进食用菌种植、粮食购销中心项目,投产后预计集体收入将达到214万元。”高堂社区党委书记林鉴华表示,群众生活幸福感的来源,一头看生产,一头看生态。高堂社区通过盘活辖区内多处撂荒地,完成农田复耕复种200多亩,种植草莓、香蕉、番薯、水稻、玉米等农特作物,建成80多亩的生态草莓园。与此同时,高堂社区还持续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乡村绿化工作,修缮美化环溪老寨墙,打造成乡村田园主题文明墙,完善文化公共设施,升级改造辖区内两英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潮南区图书馆两英分馆、党群服务中心等一批文化阵地。

去年11月,潮南区有1镇10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其中,两英镇高堂社区榜上有名。记者了解到,接下来,高堂社区还计划建设农民集中式住宅小区,在解决100多户无房户、住房困难户住房问题的基础上,谋划建设小区外围商铺,并逐步构建以高堂农民集中式住宅小区为中心的新生活服务商圈,预计每年仅商铺租金一项就可为集体经济增收数十万元。

宜居潮南,示范先行。当前,潮南区因地制宜培育两英、仙城、陇田3个典型镇和40个典型村(社区),两英镇、仙城镇以实施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为契机,谋划启动“绿野仙踪”示范带等8个项目。同时,统筹推进拆除围挡、绿化美化、河道保洁等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感受得到的温暖,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宜游

农文旅融合发展 引来游客旺乡村

走进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的音乐葡萄沟,这里种植的“音乐葡萄”闻名遐迩,未见葡萄,先闻其声,美妙的音乐悠扬环绕,体验采摘葡萄的游客络绎不绝。

除了种植葡萄,东华村还有番石榴优质果种植区、百果园体验区、绿色水稻种植区、农业科技大棚、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集体商标“东华特绿”农业品牌,打造“520”音乐葡萄、“樱桃红”小番茄、番石榴和百香果等一批农产品牌。

今年春节期间,东华村内占地50亩的番客主题乐园对外开放,游乐园设置彩虹滑道、碰碰船、旋转木马等多项游玩项目,吸引了大批小朋友前来游玩。该游乐园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园内人流量每天达到2000人次,为当地农文旅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据东华村党总支部副书记翁木宏介绍,东华村积极探索“百千万”发展路径,发展乡村旅游,以特色农产品、丰富的文化内容、精彩的互动项目吸引游客,努力提升番客主题乐园配套设施,围绕产业链条延伸配套服务,促进村民就业增收。加快发展耕梦供销农场产业,引导村民种植反季节蔬菜,邀请专家指导,以供销社包销方式实现村民增收。同时,东华村还设计了英歌面具、“潮乡招财猫”小摆件等文创产品,创建英歌舞培训基地。推进4A旅游景区申报,创建乡村科普研学旅游项目,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潮南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自2008年以来,潮南区的雷岭荔枝文化旅游节已连续举办16届,已成为雷岭的一大“品牌”活动。目前,雷岭镇已初步形成荔枝种植、休闲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以荔枝产业为“小切口”推动雷岭镇的农文旅三链融合发展。不少乡村还依托文化节庆活动,设计“潮乡旅游线路”“农耕研学线路”等多条旅游线路,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魅力。

撬动“侨资源” 赋能“百千万”

□明白

设立乡情驿站、首创“侨小二”潮南柜、开设乡贤反哺专账,一次次“走出去”、一场场“迎进来”……潮南区主动作为,积极发动华侨乡贤出资出力出智助推“百千万工程”,仅近期就募集近亿元,启动了一批乡村建设项目。

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仅潮南就有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100多万人,侨资源、侨动力一直关乎汕头发展大局。当下,华侨乡贤也必然是赋能“百千万工程”的一股重要力量。年初在汕头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汕头要着重做好“聚”的文章,充分发挥侨乡优势,用好潮商资源,广泛发动乡贤积极参与,凝聚起推进“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现场会的务实举措,潮南区加速建设联侨平台、打造聚侨生活圈,积极发动侨胞乡贤共建共享绿美潮南的实践,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推动“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生态建设最能立竿见影。显然,建设美好家园既是党委政府的初心,也是乡贤村民的初心;当初心与初心相互烛照,实施“百千万工程”必然会是一场肝胆相照的双向奔赴。潮南的实践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一方面,热心乡贤恋土爱乡;另一方面,家乡党群人心思干——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让越来越多的侨胞乡贤乐于发挥爱国爱乡、重情重义的“侨”精神,通过项目回归、人才回乡、技术回援、公益回扶等方式,同心奏响“共建共享”的时代主旋律。

华侨乡贤以其独特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参与和贡献,不仅加速了家乡的发展步伐,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百千万工程”潮南实践给我们的启示,也让我们对侨乡汕头的未来充满期待。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林蓁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柯晓 袁笙 林蓁

发表日期:2024年04月1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