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旅游

挖掘乡村历史,形成文旅“网红”

乡村展馆 留住乡土文化记忆

时下正是春游好时节,很多市民周末都会到乡村走一走,感受田野间的自然生态,呼吸春天的花香和清爽的空气。游人欣喜地发现,在乡村老屋群中,常藏着一处充满文化氛围的展馆,吸引他们驻足停留,然后惊喜地了解到这个村子独特而有趣的历史,让这趟旅行,收获满满。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乡村文化展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小展馆为乡村增添了一笔笔浓烈的文化色彩,形成乡村文旅新“网红”。

蔡楚生故居。

蔡楚生故居:电影巨匠梦开始的地方

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是华语电影史上第一位享誉国际的中国导演——蔡楚生的故乡,该村结合乡村振兴计划,以蔡楚生故居为中心,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致力建设蔡楚生艺术村。目前蔡楚生故居已获得全面修缮,周围配套了影视主题墙绘、艺术装置,绿化、亮化、休闲设施等,在入村通道筑建“影视巷道”,融合周边田园风光连片营造浓浓的文旅氛围。

蔡楚生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其代表作之一《渔光曲》于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是中国剧情类电影首次获得的国际奖项;他拍摄的抗战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卖座最高记录,连映3个多月座无虚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蔡楚生积极参加左翼文化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编导了一批脍炙人口、蜚声海内外的电影作品。在蔡楚生故居,可以了解到这位电影巨匠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他电影创作的深厚根基。

蔡楚生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0平方米,包括一座“四点金”及一座“厝包”,为20世纪初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是蔡楚生的祖父在上海、香港等地经商发家致富之后回乡建造的宅第,现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阳区青少年教育基地。蔡楚生青少年时期就在这里学习、生活,现在故居内展示了他生前用过的书桌、洗面架、衣柜、文房四宝等二十世纪初潮汕农村特色的整套生活用品,以及他一生参与27部影片创作的图片及资料,此外还有生平各个时期的资料照片等。

潮汕瓦窑文化展示馆。

潮汕瓦窑文化展示馆:领略砖瓦窑的前世今生

澄海区隆都镇后沟村建砖瓦窑的历史悠久,这里至今仍保存着16条窑灶,是广东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砖瓦窑遗址群,已被列入第七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后沟先后启动了多个保护活化遗址古迹和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砖瓦窑的前世今生,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潮汕瓦窑文化展示馆。

这个展示馆是利用后沟粮仓旧址改建而成,藏在一片古民居之中,面积约500平方米,为石头屋结构,瓦片屋顶,地面、屋面经过修缮翻新,形成古朴典雅的外观。展馆分为历史记忆、人间烟火、艺创未来等展室,设置展板、展柜及多媒体演示系统,集中展示后沟古窑群与砖瓦厂的历史,不同时期窑厂照片资料、陈列制瓦工具、砖瓦产品,展示工艺流程。在这里可以了解到瓦窑生产的模具和各个生产流程,包括取土、炼泥再到烧制,每一道工序所需的模具。

瓦窑文化展示馆的建设,既弘扬了后沟村先辈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的精神,保护传承了瓦窑乡土文化,也盘活了千年瓦窑遗址群的文旅资源,形成特色精品旅游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了解后沟,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修整一新的蓬沙书院及周边环境。

蓬沙书院:感受教化育民初心

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林厝村的蓬沙书院,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潮汕地区明清七大书院之一,也是其中保存较完整且面积最大的书院,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蓬沙书院与方公讲院相连,在当地俗称“文祠”,建筑工艺精湛,为潮汕名书院中的上乘之作。2017年,该书院启动了全面抢救性的保护和修缮工程,历时5年,高度复原了书院原貌,充分发扬了书院教化育民的初心,更好地延续了书院的书香气息。

书院布设了外砂历史、外砂旅游美食文化、外砂红色文化、外砂华侨史、外砂红侨文化、外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六大展厅,吸引了蓬沙书画社、蓬沙合唱团、潮源旅游美食协会等众多文体旅团队在书院挂牌活动,很多文化活动、文艺汇演都选址在蓬沙书院进行,使书院重新发挥了文化阵地的作用,更成为一处体验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

作者:汕头融媒记者 许玉璇 发表日期:2024年04月1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