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规划先行织密防洪排涝安全网

《汕头市防洪(潮)排涝专项规划(2022-2035年)》编制出台

汕头市地处粤东沿海潮汕平原区,水系发达,交错成网,受洪、潮、涝三类水患灾害威胁,是全国重要防洪城市。随着汕头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加快推进建设,国家级发展平台、重点产业发展片区、特色工业园区相继落地,对防洪(潮)排涝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汕头市洪涝灾害防御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近日,汕头市水务局结合水利部关于开展七大流域防洪修编的工作部署,编制出台了《汕头市防洪(潮)排涝专项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按照“三江安澜五湾宁、四脉除患百溪畅”的总体布局,围绕“三江”“五湾”“四脉” “百溪”织密四片防洪排涝安全网。

记者了解到,经多年建设,汕头市建成了由堤防、水库、河渠(沟)、水闸、泵站组成的防洪(潮)排涝工程体系,防洪(潮)排涝体系相对完整,加上工程运行调度水平和防灾应急能力的提高,防洪(潮)排涝工程初具一定韧性。目前全市主要堤围已具备防御50年至100年一遇的洪水、暴潮的能力,主要涝区的排涝能力基本达到10年至20年一遇1至3天排除的标准。“尽管如此,目前汕头市仍然存在防洪体系尚不健全,防洪(潮)工程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防洪(潮)排涝标准与高质量发展不匹配以及病险水库多,水库蓄洪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汕头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汕头属沿海城市,正面受到台风侵袭的频率较高,虽然全市防潮体系基本形成,但大部分工程防潮能力仅50年至100年一遇,与城市安全需求不匹配,特别是在风暴潮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加上极端灾害性天气落区、极值的预报能力不足,全市防潮形势仍然严峻。

面对汕头市防洪(潮)存在的问题,《规划》提出,至2035年,全市江海堤防工程全线达标封闭,堤防工程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病险水库、水闸工程全部完成除险加固,山洪灾害得到有效防范,城区治涝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工程感知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健全,防洪(潮)排涝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洪涝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防灾韧性显著,基本建成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高质量防洪(潮)排涝体系,为建设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粤东明珠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助力汕头市高质量发展。

“我市地处韩江三角洲,为滨海城市,受洪、潮、涝三类水患灾害威胁。既受韩江、榕江、练江过境洪水影响和大南山等本地山洪威胁,又遭外海台风暴潮侵袭,洪、潮、涝相互影响各有差异,需统筹布局防洪排涝工程。”汕头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将按照“三江安澜五湾宁、四脉除患百溪畅”的总体布局,织密四张防洪排涝安全网,为粤东明珠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悉,全市的防洪(潮)排涝将划分为“3+5+36”片,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分片施策。“三江”“五湾”洪潮相互影响,统筹划分为韩江片、榕江片、练江片,解决防御江海洪潮问题;“四脉”与“百溪”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四脉”以大南山、小北山为治理重点,划分为5个山洪防治片;“百溪”划分为36个排涝片,统筹解决平原区内涝和桑浦山、莲花山等山脉的山洪问题。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三江”“五湾”“四脉”“百溪”的布局,将重点增强南山截流工程作用,推动练江干流卡口段治理及练江两岸堤防达标建设,完善练江片“上蓄、中截、下疏,沿江筑堤”的防洪体系,同时按照“应挡尽挡、能削尽削”的原则,结合滨海市政建设和生态环境、景观要求,推进海堤加固和生态改造,做好基础处理和堤脚防护,研究削浪技术,优化堤身断面。“针对山洪暴发的可能性,我们还重点以大南山、小北山为治理重点,划分为5个山洪防治片,综合利用蓄、截、排、挡、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结合群测群防、预警应急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安全可靠的山洪防治网。”汕头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者:汕头融媒记者 陈冬琪 发表日期:2024年03月2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