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让被时间湮灭的场景重新闪闪发光

——读肖栈光长篇纪实性小说《十万工农下吉安》

  ■ 西篱

  作家肖栈光的长篇纪实性小说《十万工农下吉安》,满溢真诚而炽热的感情,深深感动了我。

  肖栈光从事文学创作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作为江西人,红色革命历史早就成为他的创作资源。为写好这部作品,他花了十多年时间,记录父辈口述、阅读大量史料、寻找和他一样的红军后代,采访的足迹遍及福建、江西、湖北、湖南、上海、广东、广西、贵州、北京、天津及东北三省等地区。他创作的素材准备中,有名有姓的有一千三百多人,最后写进书中的有近九百人,包括时任赣西南特委书记、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茅坪区委书记萧中鼎、下龙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施秀兰等等。

  他写人时并不简单地只讲述他们的信仰和革命激情,在写他们的“革命性”的同时也写真实的日常中的人性,写他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写出他们个性与心灵中朴素和柔软的方面。

  两个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的羞涩、默契、急切、矜持,生动有趣。这和过去一些经典红色文学作品中对革命者个人感情的回避和简单处理是不同的。作者对于红色历史及其当中革命者个体的生活和成长,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书写手法,驾轻就熟地在宏大叙事中真实、生动、准确地塑造了众多革命者形象。而这些,长期以来一直是红色题材文学创作力求突破的地方。

  对于前前后后无数次大大小小敌进我退敌退我攻的战斗耐心而翔实的书写,是该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家怀着经久不衰的激情和崇敬,以全方位的视角抵达了历史的现场,既有全景,又有中景、近景和特写。他遵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令那些被时间湮灭的惨烈和悲壮的历史场景重新闪闪发光。

  作家从历史故事的原始性出发,进入历史现实的严肃性中,不是简单地呈现、还原,而是在历史的原态中,雕刻出十万工农群像,将革命者思想、情感、信仰等闪耀着钻石光芒的价值发掘出来,将他们赤子般的灵魂描绘出来,让我们产生深深的代入感,令我们因共情而泪水滂沱。

  回望历史,与彼时的人们深情对视。历史长新,英雄之魂驰骋纵横。赣西大地,那片黑夜降临如同泼墨而至的乡野,在作者的心灵里,是他永远的故土梦乡。十万工农下吉安,是历史壮丽辉煌的展演。作者以对这段历史的广阔透视,以朴实而老到的塑造英雄人物的细腻技巧,构建了宏大而丰富的历史画卷与具体的立体而真实的历史场景,足以令《十万工农下吉安》显示它的厚重。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不仅抵达了历史的某个地理和时空位置,其作品也抵达了红色文学在新时代语境中所能到达的一定高度。他为历史塑像,为红色题材的文学书写提供了参照。

发表日期:2024年01月2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