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潮汕文化研究专家曾旭波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4件(套)华侨文物史料

珍贵档案呈现华侨“奉献之美”

  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捐资救国收条实物照片     曾旭波 摄
  泰国侨胞陈有庆寄给潮阳县政府的捐款批信实物照片  曾旭波 摄
  曾旭波撰写的《大美侨批》《侨批文化史》书籍
  《大美侨批》引用捐款收条等珍贵史料,阐述华侨“奉献之美”
  曾旭波收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收藏证书

  潮汕文化研究专家曾旭波偶然寻获4件(套)华侨文物史料,内容涉及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捐资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华侨捐资支援家乡教育事业等历史事件,是华侨爱国爱乡的珍贵历史实物见证。他在对史料进行研究解读并写进学术专著之后,为让这些珍贵文物获得更好保护,发挥更大价值,于近日将之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并收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收藏证书。记者就此采访了曾旭波,听他讲述这些华侨文物史料背后的故事。

  义捐收条:

  华侨“常月捐”支援抗战的见证

  这些华侨文物史料中有两件为抗战时期华侨参与救国义捐的收条。其中一件是旅美华侨捐美金支援家乡台山各乡镇联防购械委员会的收条,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从这一收条的格式及文字内容可以看出,抗战时期,旅美台山宁阳总会馆余风采总堂曾发起“购械抗敌,救乡救国”动员令,筹集资金寄回家乡支援抗战的史实。另一件是秘鲁侨胞用秘银购买“秘鲁华侨抗日救国总会劝募救国公债”的临时收条,时间为民国三十二年(1943)。

  曾旭波告诉记者,据文献记载,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抗战胜利的14年中,华侨捐款总额为国币13亿多元,战时全世界有800多万华侨,其中有400多万人为祖(籍)国抗战捐过款。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国民参政会上曾报告说,1939年全年战费共花费18亿元,而华侨义捐可当1/3。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华侨华人奋起支援国内抗日斗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初期,各侨团组织和慈善机构多系采取临时募捐的方式,筹集一笔又一笔捐款汇回祖(籍)国。后由于战场的不断扩大和战时的延长,许多华侨团体和侨领认为抗日战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非经长期艰苦的奋斗不能取得最后胜利。于是,一些华侨团体干脆把临时义捐改为长期性的义捐,即“常月捐”,并将捐款通过银行、批局等各种手段汇到国内支援抗战。如旅美华侨就成立了“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以“月捐”形式发动华侨义捐。

  曾旭波说,华侨捐资救国行为虽然在很多文献中可以见到,但流传至今的实物却少之又少,这两份收条都是统一格式,可以佐证当时捐资的规模性和持续性,是文献资料的珍贵实证。

  侨批档案:

  再现侨胞为家乡捐款建校义举

  另两套华侨文物史料是1984年泰国侨胞陈有庆先生寄给潮阳县政府的捐款信函,信中告知时任潮阳县长的李金德,建校资金港币四百万元已经如数汇回。这两套史料信封及内信齐全,成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华侨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捐资办学的一个实物见证,也是珍贵的侨批档案。

  曾旭波介绍说,当时的潮汕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华侨捐资办学时有所闻。泰国侨领陈弼臣、陈有庆父子捐资潮阳峡山学校便是一例。陈有庆是泰国盘谷银行创始人、著名爱国侨领陈弼臣的长子。1983年,陈有庆随父亲回到家乡潮阳峡山,看到家乡教育设施落后,陈氏父子遂慷慨捐款,建了峡山学校,为家乡改善教育条件尽赤子之心。1985年,陈有庆跟父亲率领泰国60多人连同香港好友回家乡主持了学校的开幕仪式。在陈氏家族的带领下,很多潮籍侨胞纷纷返回家乡,陆续兴建了医院、道路和学校,促进家乡的发展。

  曾旭波说,为了撰写侨批相关文章,他查阅过大量的侨批档案实物及复制件,像这样侨领大笔捐资的实物侨批档案实属罕见。

  ●捐赠者说

  捐赠文物史料传扬华侨“奉献之美”

  说起缘何能收集到这些珍贵史料,曾旭波称纯属机缘巧合。其中两份收条是十多年前在网上拍得,而两套信函则是在地摊上淘得。多年致力于汕头城市历史、区域文化史和侨批的研究,让曾旭波慧眼识珠,如获至宝。他说,当时这些史料都价值不菲,经济并不充裕的他不忍让这些珍贵文物再沦为“商品”,将之购买下来。

  多年来,他将收集到的珍贵史料,与相关历史文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考证,先后写下《侨批文化史》《大美侨批》《潮汕侨批业研究》《汕头埠史话》《中山公园史事钩沉》《汕头埠老报馆》等众多专著。其中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的《大美侨批》,从独特的角度解读侨批之美,这4份史料作为见证华侨为祖国家乡无私奉献的珍贵侨批档案,被引用到讲述华侨“奉献之美”的章节中。

  去年,他获悉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征集有关华侨的历史史料,认为把这些反映不同时代华侨家国情怀的文物史料放在国家博物馆,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华侨爱国爱乡精神及历史担当,将会更好地体现出文物史料的价值,也是对这些文物的最好保护,于是将之无偿捐献。

  本报记者 许玉璇 文/图(除署名外)

发表日期:2024年01月2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