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古朴与现代交融的南安社区,焕新的学校、道路等刻满“侨”的印记

古道连中外 侨接四海情

  南安小公园景色如画
  重建的南安小学环境典雅优美
  潮普慈善会总部爱心涌动,感人的事迹传为美谈
  侨宅“怀源居”
  始建于明代的杨氏宗祠
  古朴的贵屿老街
  古建错落相依,诉说着岁月沧桑
  石栏杆换“新装”,村民出行有保障
  杨右铭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潮阳区贵屿镇南安社区地处练江分流西畔,有练江支流流经社区东边。相传南宋淳熙年间,杨氏先祖从兴仁乡青洋山(今普宁南径)迁居此地落业,因明清时贵屿以姓氏命村名而取名贵屿杨,1952年改名南安村。

  南安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柑橘及养猪、养鸭等,手工业产品有塑料制品、砖瓦、贝灰、抽纱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工业,现村民大多经商,涉及各种行业。近年来,南安社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幅靓丽和谐文明的乡村图景在此徐徐展开。

  带头办公益,侨心系桑梓

  冬日的南安社区,道路干净整洁,社区中有南安小公园、健身步道、古祠、古宅、古驿道,而不远处的老榕树下,老人们正在休闲地下象棋,孩子们在旁边追逐嬉戏,宛若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令人心旷神怡。

  南安社区的常住居民近7千人,海外华侨2千多人。在这里,许多人家都与海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安先辈在明末清初时便陆续赴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乃至美国等欧美国家谋生。

  从南安走出去,又从海外归来。上百年来,不管是回乡建屋,还是投身家乡公益事业,南安的华侨始终以赤子之心,守望故土。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老华侨杨银科的家。传统的四点金,干净整齐的院落,大门正上方“怀源居”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今年74岁的林姨是杨银科先生的遗孀,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打扫卫生,动作利索。林姨告诉我们,银科先生的祖辈早年到泰国谋生,靠着吃苦耐劳、克勤克俭的精神,在异国他乡扎下了根。“银科一生俭朴,但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却很舍得花钱。”林姨指着门口的乡道说,“像这条路,还有进贤桥等,都是他带头发动华侨捐资修建。”

  南安小学创办于1952年,开始设在南安社区的杨氏宗祠。1986年3月,南安社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由香港同胞杨焕波带头捐资,共筹得资金90万港元重建新校舍。1987年12月,新的校舍竣工建成,占地面积1850平方米,三层高的教学楼房顶还装饰了琉璃瓦,十分典雅漂亮。

  在南安小学重建和办学的过程中,南安社区的领导同样给予充分的支持。社区书记杨潮池每年都把他自己的7.2万元工资全额捐出,还另外拿出自己的钱凑足10万元,用来为村里办三件好事:一是为村里的五保户、低保户等生活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二是为学校颁发奖教奖学金,三是奖励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

  “南安是著名的华侨古村,村里的路、桥、学校,无不深深烙印着华侨的印记。”杨潮池说,众多华侨继承了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尊师重教的传统,这种精神将一代代传承下去,讲好侨故事,弘扬侨文化。

  沧桑古驿道,悠悠古今事

  走进南安社区中的一条老街,只见两边大都是古厝老宅,街面的青石板路已被水泥覆盖,沿街慢行,感觉干净、安静和祥和。

  “这就是古驿道,南安是古驿道沿线自然村。”社区居民杨伯介绍说,古驿道贵屿老街,位于练江分流东西走向,长约1000米。明万历年间,进士杨梦得官至知府、黄堂审理,告老返乡,筑建贵屿城寨,饥荒赈济灾民,活者甚众,县志有载。明嘉靖年间,潮阳拆都设置普宁县,衙署设于老街乌门闾。曾经繁华热闹,如今却鲜为人知,两边商铺至今仍有商家经营。

  说到古村,当然少不了古树。社区中有棵老榕树,听老人讲述,该树生长至今已逾百年,枝叶婆娑,连倒伏的枝丫也分别落地生根。百多年来,这棵古榕树如一位慈祥老人庇佑着南安人,为大家遮蔽烈日、抵御寒风。

  社区现存800座传统民居,特别引人瞩目要数“大夫第”,是明进士杨梦得府第,整体保存完好,唯外墙脱落。建于明万历年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位于南安社区南门头附近,砖雕门罩上刻有“大夫第”三个大字,为四合院结构。

  宗祠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聚集地,更是传承家族文化、历史和传统的重要场所。南安社区现存多座宗祠,包括始建于明代的杨氏家庙、杨氏宗祠、杨氏八房祠、杨氏七房祠以及杨氏时轩祖祠、杨氏文祖祠等,大部分祠堂经过多次重修,占地面积500至2000平方米不等,设有厅、井和拜亭等。其中,杨氏家庙始建于1368年,重修于1595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三厅二天井一厝包一拜亭。杨氏八房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在历史洪流中沉淀下来的宗祠建筑,总能给人一种时间的绵延感。每年农历正月初十、八月初八,宗族老人组织在贵屿老街杨氏家庙举行祭拜活动,并搭台唱戏,期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许多华侨及在外创业者在这个日子都回乡参与民俗活动。

  此外,社区中还有西兴寺,始建于1356年,重建于1795年,供奉西天佛祖神像;贵屿天后古庙始建于元延祐至天历年间,重建于1565年,供奉天后圣母神像;潮普善堂始建于1619年,重建2016年,供奉宋大峰祖师神像。

  “废地”变宝地,美景惠民生

  漫步于社区,道路两侧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垃圾桶,农户的庭院打扫得干净整洁。“以前这里环境差,沟渠内常有垃圾,现在大家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整体面貌变了,群众的精气神也更好了。”正在打扫卫生的杨姨笑着说。

  南安社区的变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南安社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由上级政府拨款建成了环境优美的南安小公园,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了一件大好事。

  “以前看到城市里有广场公园漂漂亮亮的,特别羡慕,现在咱村里也有自己的公园广场啦”“焕然一新的小公园带来很多便利和欣喜”“看着养眼、住着舒心,越来越有生活气息”……每天早上,居民们三三两两地来到新修建的南安小公园,漫步、拉家常,或者在运动器材上锻炼,画面既温馨又幸福。

  居民告诉我们,原来河堤边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社区因地制宜开展整治清理,泥泞狭窄的乡间小路建设成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沿溪一侧安装石栏杆并配套建设健身步道、休闲座椅等设施,栽种绿植,“废地”变“宝地”,现在鸟语花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打卡点”。

  “你看!这是贵屿老街,这是南安小公园……社区的路况一目了然。”杨潮池一边切换着监控视频一边介绍,自从社区建成“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平台后,群众的安全感大增。原来,社区的路灯、广播和监控因年久失修无法使用,村委苦于没钱改善。社区居民杨左雄一直在外经商,某次回乡听杨潮池述说这烦心事后,他立即捐资为社区安装全新的监控、广播系统和路灯。

  这些年来,南安社区变化日新月异。据介绍,该社区1980年通电,1990年通电话,2006年通网络,2012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2016年通自来水。社区内有南安敦本学校,有篮球场2个,南安小公园和南苑公园两个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1个。

  始创于明朝,博采众长自成一派

  贵屿朥饼传递浓浓乡情

  朥饼是众多潮汕家庭中秋节赏月品茗时的必备美食,也是许多潮汕儿女对家乡美味的记忆之一。小小的朥饼,只要咬上一口,就能从中品到往昔的味道,唤起浓浓的乡愁。

  “侯厝糕,薛厝饼”“三步一个饼店”“饼店比米店多”“贵屿朥饼承载着乡愁的味道”……在南安社区,对于朥饼有这样一些描述。在林林总总的饼店中,“薛源合伟记”朥饼获得省级“非遗”保护,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逢年过节,南安社区饼香浓郁,前来采购贵屿朥饼的人络绎不绝,许多订单需要提前几个月预订,线下门店更是每天都围满了顾客。糕点制作技艺(贵屿朥饼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薛源合贵屿朥饼第十三代传承人薛汉伟告诉记者,贵屿朥饼始创于明朝嘉靖年间,它结合宫廷美食的制作技艺,汲取海滨区域的饮食习惯,博采众长,自成一派。看似简单的制作过程,却蕴藏着外人难懂的技巧,没有文字记载,靠一代代人口传心授,传承下来。

  贵屿朥饼色香味美,外观色泽金黄,形如明月,食之不腻,齿颊留香。“以前海外华侨回乡探亲时,不仅喜欢吃贵屿朥饼,还会买些带回去,自己食用或赠送给亲朋好友。”薛汉伟表示,在许多潮汕人心里,贵屿朥饼早已不是一块糕点那么简单,而是过节不可或缺的味道,传递着浓浓的潮汕情。

  市潮普慈善会会长、南安乡贤杨右铭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做有益于大众的事是最大的快乐”

  在南安社区,一说起数年如一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杨右铭,居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杨右铭是南安乡贤、汕头市潮普慈善会会长。从2015年投身慈善事业,2018年创立潮普慈善会以来,他带领潮普慈善志愿者们用爱撒播人间,成为文明建设的先行者。2019年,杨右铭荣获“2019年广东社会应急力量十大人物”称号;2020年荣获“汕头市诚信人物”和“汕头市抗疫志愿者先进典型”称号。

  杨右铭出生于潮阳区贵屿镇南安社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杨右铭的记忆里,小时候每当有人来他家买米时,母亲对那些一次只买半斤几两的顾客,总是在过完秤,再抓多一把给他们。母亲跟他说,这些都是穷苦人,多一把米或许就能解决一个人一餐饭的口粮。父母亲的举动在杨右铭的心里埋下了向善的种子,奠定了他后来热衷于慈善事业的思想根基。

  多年来,随着事业的发展,杨右铭更是不辞辛劳,为困难群体奔波忙碌,感人的善事不胜枚举。2005年,杨右铭带头出资支持建设南安社区自来水系统;从2006年至今,他连续十多年支持南安老人活动中心;在2015年深圳滑坡事件、2018年两潮8·30水灾、2019年河源6·10洪灾等,杨右铭调配物资人力,组织志愿者协助当地政府部门转移群众和发放物资;他多次组织并带队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并多次参加献血;潮普助孤励学项目从2018年至2023年,共筹集物资200多万元,发放助学金200多万元;助医献血项目为困难群众发放药品、抗疫物资、医助金和网络筹款超1亿元。

  “给予是快乐的”,多年参与慈善活动,杨右铭更深深地领悟到了这一点,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大众的事,是最大的快乐。受他的感染,与他一起做公益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慈善会组建了潮阳区“竹仔鱼”青少年防溺水志愿服务队、潮南暑假青少年防溺水志愿服务队,打造了抢险救灾、走失搜寻、消防救援、心理疏导、助孤励学、精准帮扶、助医献血、为老助残、文明创建与巩卫、爱心凉茶等十大特色慈善公益品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传统,弘扬时代新风。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做好公益事业,必需深得人心,这样社会力量才能不断壮大,爱心才会体现。”采访中,杨右铭多次说出这句话。他希望,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慈善的温暖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心田,助力汕头打造文明之城、温暖之城和慈善之城。

作者:陈文兰 陈珊娜 通讯员 陈瑞群 发表日期:2024年01月1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