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90后潮南英歌非遗传承人庄晓槟一腔热爱予英歌

武舞相融 创新传承扬潮风

  都说“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说起潮汕舞蹈,自然离不开英歌舞。今年,潮汕英歌舞火爆“出圈”,在各种社交媒体和移动平台上“霸屏”。

  潮汕英歌舞是一种集戏剧、舞蹈、武术等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民间舞蹈。近日,记者走访潮南英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晓槟,近距离感受这种悠久的潮汕民俗舞蹈,领略非遗文化魅力。

火了的舞蹈 表演形式独树一帜

  “咚咚锵、咚咚锵”……踏着韵律感极强的锣鼓节奏,一群学生对敲而舞,舞棍上下翻飞,鼓声、吼声交织,让观者看得热血沸腾。采访庄晓槟时,他正在教学生们舞英歌。伴随着整齐的踏步声、扣棒声,学生们时而挥槌齐眉,眼随槌动,时而斜肩过头,走势凶猛,舞姿刚劲而多变。

  1990年出生的庄晓槟是潮南英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峡山街道上东浦英歌队、夏东浦英歌队、两英海洋英歌队和两英高堂英歌队总教练,从事英歌这一行已10多年。“英歌舞是一种集戏剧、舞蹈、武术等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民间舞蹈”,庄晓槟告诉记者,粗犷豪放、刚健威猛的英歌舞,极具潮汕地方文化特色,深受群众喜爱,逢年过节或者平时祭社、迎神赛会等都少不了它。

  “英歌舞主要依附于民俗活动而产生,寄托着老百姓祈求平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说起英歌,庄晓槟如数家珍,他说,英歌舞又称“英歌”“秧歌”,在潮汕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及社会影响力,著名舞蹈家贾作光曾盛赞英歌“舞出了中华民族之魂”。

  在潮汕地区,许多村镇都有一支甚至多支英歌队,每当英歌队一出动,就能看到几乎整村男女老少围观的盛大画面。“那时大家热情高涨,个个都乐开怀”,庄晓槟回忆说,这种快乐特别容易感染人,表演场面令人振奋。

活着的非遗 民间艺术创新传承

  潮阳、潮南英歌一脉相承。明神宗万历年间,英歌舞传入潮阳,并在实践中流传,不断变化。庄晓槟说,英歌舞历史久远,形式多样,门派众多,是潮汕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完善起来的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舞蹈艺术。

  据介绍,英歌舞角色取材于《水浒传》梁山好汉英雄人物,表演时,队员们边跳边舞,铿锵有力,再加上整齐雄浑的呐喊,声威震撼,气壮山河,充满男子阳刚气概。

  聊起自己小时候与潮汕英歌舞结缘的时光,庄晓槟依然神采飞扬。在庄晓槟的记忆里,每当村里表演英歌舞,村民闻声而至,扶老携幼,围得水泄不通。锣鼓声响,豪迈的阳刚气势,变幻的阵法招式,观者的欢呼喝采声等汇集一起,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能感受到其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得益于自小的耳濡目染,庄晓槟很快就迷上了英歌。2004年,庄晓槟正式拜潮阳草尾村英歌队总教练洪盂才为师,熟识英歌知识,如其历史源流、道具及化妆等,还创编出英歌表演过程的“双圆”“四队”“六队”“蝴蝶阵”“莲花阵”“罗汉阵”“八卦阵”等主要阵法。

  英歌舞的基本动作是“舞槌”,舞时每人各执两根被称为“槌”的圆形短木棒,双手随锣鼓节奏上下左右对击木棒。“这些虽然是基本动作,但不容易练好。”庄晓槟拿起两根槌边敲击边说,每次训练完,队员们都喘着粗气四散开坐在地上休息,夏天挥汗如雨,冬天衣服湿透了是常态。

时代的步伐 古老民俗魅力绽放

  从春节至今,英歌舞多次“出圈”,“火”到了大江南北,将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这一非遗文化上,这让庄晓槟倍感兴奋。作为潮南英歌第三代传人,他积极带学徒学艺,坚持到上东浦村、莲塘村、两英镇高堂社区、鹤丰村等地传授英歌舞技艺,担任英歌队总教练,培养英歌舞的传人,将这一民间传统发扬下去。

  这些年来,庄晓槟在表演过程中,以武术中的玉人照镜、老树盘根、山中擒虎等拳法,和戏剧表演中手法动作、状物造形,编排舞蹈两翼伏兵、梅花点打、三角奇图等阵形。以潮汕中快板英歌对打套式为风格特点,融进了南拳的单打、三面打、四面打的拳路套式,形成动作勇猛刚劲、舞姿丰富多彩、阵势变化无穷。2019年,他塑造了左右探手的槌法,用力量之美让人们感受英歌舞的魅力。

  “舞蹈、武术和戏剧有机融合,带来了力与美的震撼”,庄晓槟说,脸谱、服饰、队形是演绎潮汕英歌故事情节和描绘人物个性的艺术精髓,当中的服装、头饰等很多源于传统戏曲中的样式。

  作为汕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歌舞已成为人们节日生活休闲娱乐健身的一种方式,在年轻群体中知名度越来越高,被网友们亲切的称为“民间街舞”。在采访中,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喜欢”“热爱”,对英歌舞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潮汕人历来就有一种自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英歌恰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这种精神状态。“它已不仅仅是一种舞蹈,一种民俗,还是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沉淀”,庄晓槟说,希望能更好地传承弘扬,进一步扩大英歌舞的影响力,让古老的民间舞蹈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陈文兰 发表日期:2024年01月0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