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24小时在线、2400名志愿者参与、3.62万老人获益……

一声呼援伴十载 温情守护暖鮀城

  心系桑榆晚,浓浓敬老情。12月27日,汕头以龙湖“呼援通”公益志愿服务开展10周年为契机,举行全市“呼援通”工作推进会,传承文化、弘扬传统,总结成绩、推广经验,进一步凝聚起全社会力量,共同托起幸福“夕阳红”。

  这是一场特殊的大会:志愿者代表哽咽分享为老服务的收获与感悟,颤颤巍巍的受助长者向“守护人”送上手钩小红花,区县负责人畅谈工作体会与未来设想,市委书记就全面提升“呼援通”服务水平作谋划、提要求……党心与民心的紧紧相连、施者与受者的双向奔赴,让数九寒冬的翰苑会堂暖意融融。

  从最初10余人的小团队,到如今全市约2400人的大队伍;从只为龙湖区长者提供服务,到覆盖六区一县3.62万老年朋友。历经10年探索,“呼援通”走出了一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汕头路径”。据统计,“呼援通”累计成功挽救400多名长者生命,为长者解决各类问题、困难和需求超23万件,收到长者及其子女来电来信感谢表扬7000多人次。

  依托“呼援通”的实践,我市正积极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汕头方案”,加快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擦亮城市文明底色,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人民生活更有品质。

  “汕”传承,敬老美德根基厚

  一个人要有温情,一个家庭要有温馨,一座城市要有温度。“呼援通”公益志愿服务的出现,其背后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因素。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蔚然成风。在潮汕人最为重视的除夕团圆宴上,老人是核心、是最受尊崇的角色,所有人都要先向老人敬酒、为老人夹菜、祝老人身体健康,然后才一起围炉而食;潮汕地区每个村子里,几乎都有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组成的“老人组”,每逢村中重大事务,总需要其出面主持策划、协调左右;每年传统节日,海内外潮人返乡除了祭祖之外,另一件必做的事情便是乐善布施、敬老恤贫。敬老、孝老、尊老、爱老,已深深刻入潮汕人的文化基因,成为天然的集体自觉、不言自明的道德导向。

  汕头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坚持和弘扬潮汕文化中孝老敬老亲的优良传统。从牵挂老人一日三餐的“长者饭堂”、服务归侨长者的“侨心桥”,到为特殊困难老人家庭提供居家改造、开展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党委政府领导有力、热心企业慷慨捐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志愿组织无私付出,携手办成了一件件为老助老的“琐碎小事”“暖心大事”,以点滴善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文传统熏陶下,“呼援通”公益志愿服务应运而生。作为“互联网+志愿者”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呼援通”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资源,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补充。

  “汕”守护,真情实意助银龄

  在潮汕地区,几乎大多数老人都会选择居家养老。随着社会发展,“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普遍,小到家电失灵,大到突发疾病,都是独居老人面临的难题。如何为这些老人提供更好的帮助?十年前,龙湖区通过实地学习其他城市有关做法,结合汕头本地敬老助老、公益慈善氛围浓厚的特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志愿服务”的模式,在2013年全国首个老年节启动“呼援通”服务项目,为全区80周岁以上老人试点开展服务,为每户配备一部“呼援通”座机,将老人的基本资料详细登记在平台系统,一直沿用至今。十年来,“呼援通”为老年人提供了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广大志愿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耐心、细心和热心,无私服务、倾情帮助老年朋友解决身边琐事、小事、烦心事。饶阿姨的公公已经年过九旬,近几年先后2次突发急病,好在都得到“呼援通”志愿者的及时救助,得以挽回生命,对此,饶阿姨一家都心存感激。“志愿者对老人家像亲人一样,把我们老人家照顾得这么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非常感恩!”

  24小时在线,全天候服务。一键按下“紧急呼援”,就有志愿者第一时间上门救助;修电器、通马桶、量血压、送便药、帮理发、聊家事,桩桩件件都是老年朋友息息相关的贴心事。“呼援通”的出现,为长者的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汕”感动,义工长者相奔赴

  “除夕前夕,家里的排水口堵了,时值寒冬,为了清理这个排水口,他们蹲在地上3个小时。”“我老伴摔断手了,疼得直冒冷汗,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办,毕竟我也70岁了,我想到呼援通,当时正下着雨,没想到他们冒着雨很快就赶到了。”“我的老伴前几年走了,两个女儿嫁到外地没办法长时间陪我,自己眼睛不好又难以出门,还好有你们在身边嘘寒问暖。现在,每天准时接到你们的电话,跟你们唠唠家常,已经成为一天中最期待的事了。”……大会上,受助老人一句句真情感言,令在场的人眼眶湿润、潸然泪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来自江西的志愿者小朱来汕工作已有3年,参加“呼援通”志愿服务后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让曾经人生地不熟的他很快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给一位奶奶清通下水道,修理时间比较长,奶奶就捧着滚烫的工夫茶,一直等在他们身后,凉了又赶紧去换热的。一声“食茶食茶”,饱含了受助老人们对志愿者辛苦工作的心疼与感谢,也让他感到所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我的父母在老家,如果家里也有呼援通这样的公益志愿服务,那该有多好!”

  志愿者小廖是一名教师,在为长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让她时常回忆起童年时与曾祖母共同度过的温馨时光。和老人们相处久了,她越发感受到志愿者的到来,对老人而言不仅仅是生活的照顾、紧急的援助,还有很多时候是情感的陪伴。她的另一个切身体会是,一些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觉得很轻松就能做到的事情,对老年人来说并不容易。比如,她曾遇到老人关于使用智能手机的求助,“老人家学得慢,我们要有耐心,像教学生一样,一步一步教他们。有时候他们会反复问同样的问题,我们也要反复跟他们讲,最后他们自己操作成功时,老人高兴,我们更高兴!”

  长者精神愉悦、安享晚年,子女在外放心、家庭和谐,志愿者真心付出、收获善缘,通过“呼援通”志愿服务,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三者互动中得到最精彩的演绎和表达。

  “汕”凝聚,同心共建幸福城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是精神文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各种经济指标数据上,更体现在市民心态乐观、同向而行,在守望相助、真情奉献中体现善心与善意,在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中收获温情与美好。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汕头现有常住人口554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超85万人,占比15.52%,养老服务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大事。2022年1月,汕头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首次以票决方式,将“全面实施‘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列入市十项民生实事之一,既汇聚了人大代表们的民生呼吁,更凝聚了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近两年来,以“呼援通”为枢纽,汕头在各街道、社区、村居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联动政府、社区、公益社会组织、老人家庭、五社联动等多方参与,以老人分布及需求特点为依据划定范围,链接周边养老资源,用家门口的“小圈”带动辖区养老服务的“大圈”,努力实现服务的精细化。目前,“呼援通”已经推广到全市六区一县,在线接受服务人数3.62万人,其中60岁以上低保、特困老人1.8万人。

  这场真情满满的大会,既是对“呼援通”过去十年的总结回顾,也是面向未来的崭新起点。下来,汕头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志愿服务精神,以提升“呼援通”服务效能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家门口”养老新模式,影响带动更多爱心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全力打造具有汕头特色、群众满意、可发展、可推广的养老服务品牌,用心用情用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位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宣文)

发表日期:2023年12月2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