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从豌豆黄到驴打滚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样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这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话。文中,母亲为了唤起瘫痪绝望的儿子生活的信心,央求他去公园看菊花。但是,说完这段话之后,她就悄悄走了。母亲早已重病在身,只是一直瞒着儿子。后来我才知道,豌豆黄是种京城小吃,用豌豆制成,如同一块块温润的黄色印章。豌豆黄如一块闪光又悲情的琥珀,贮存起母亲最后的期望跟眼泪。

  在许多文学作品里,食物已经超越了庸常,被赋予各种丰富的内涵,恰如同神奇的镜子,藏着许多人的前世今生。在史铁生笔下,它变成了母爱的标签,成为他一辈子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在我眼里,它是北京城温情的代表。它剥茧抽丝引导着我去探索京城更多的人间烟火气。

  母亲跟姐姐去了北京玩,去铜锣巷买了糕点。糕点在塑料盒里均匀排列成两行,每行有三个。每个有婴儿拳头大,卷成卷,外面洒着黄色粉末,如黄色的婴儿绒帽。侧面看,那些深颜色的云形花纹如咖啡里的漩涡,像被阳光烫成锈红色光芒的火烧云。小心地拿出一个咬一口,黄色粉末簌簌往下掉,很香又不像花生麸。糕点带着清凉气息,让我想起了滑嫩得可以用纸切开的果冻。京城的糕点,果然名不虚传。

  它有点像糯米团。我吃过各种糯米团,糯米食品是潮汕地区过节的食品。比如说,汤圆、大福、落汤钱。不是雪白的糯米糍包上各种馅做的丸子,就是糯米糍裹上黑芝麻白糖等。而驴打滚用的是黄米面。把黄米面蒸熟蘸上黄豆面擀成片,让它均匀摊开。再把馅铺在豆面上,把豆面卷轴一般卷起来,切成小块。再把小团子放在炒黄豆粉中打滚。成形之后,就像一只只在黄沙里撒过欢的小毛驴。其名曰:驴打滚。

  在口感上它比糯米糍更加软跟香。而且它的馅是薄薄铺开,不是挤在一切的,味道更加均匀。

  在习惯了大碗茶的北京,它经常被装在工笔描花的大碗里,跟其他颜色鲜艳的糕点一样,被矜贵地端上来,在大方桌上拼成立体画面,跟食客的视觉味觉来一场美好邂逅。如果是在喜欢工夫茶的潮汕地区,它则会被低调地放置在雪白的茶具旁边,让清冽的茶香平添几分温润。就是在夜阑时分,它也能让咕噜噜抱怨的肠胃变得安分守己,如同被春雨安抚的花草。

  为什么叫驴打滚?传说慈禧吃腻了宫廷糕点,就叫御厨搞点新花样。御厨绞尽脑汁,用黄米面跟红豆馅做了道新糕点。谁知一个叫小驴儿的小太监冒冒失失冲过来,把糕点碰翻了。糕点掉进了一盆黄豆麸里,顿时变成了一个个黄色的小芒果。御厨要重做来不及,只好硬着头皮把糕点重新装回盘子捧出去。没想到老佛爷吃了大为开怀。小驴儿阴差阳错立下功劳,糕点为此就叫做“驴打滚”。当然,这只是传说。也许因为毛驴是华北等地常见的动物,个子矮小、性格温顺、吃苦耐劳,用来形容用料普通、外形小巧又口感绵软的豆面糕刚刚合适。

作者:黄春馥 发表日期:2023年12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