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马东涛活态传承“乡音乡语”——

传唱不息 潮阳俚语看潮汕人文精神

马东涛讲解潮阳俚语。

见到马东涛时,他正在分享潮阳俚语:“厝头相堵,离城七铺”“三更富哩有,半夜贤哩无”“好别人正有好家己”……趣味而又充满生活智慧的内涵,加上粗重的口音,让人感到既亲切,又有些忍俊不禁。

潮阳俚语是潮阳民间非正式、口语化的语句,千年古县潮阳的古往今来、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尽在其中。2017年,“潮阳俚语”入选汕头市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作为该项目传承人,马东涛告诉记者,潮阳俚语是潮阳地域文化的精华,是群众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教小朋友学潮阳俚语。

深究细探,源于民间生活

年逾六旬的马东涛是潮阳俚语市级非遗传承人,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汕头市潮阳民间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早在30年前,马东涛就开始收集生动的地方群众语言,后来还参加潮阳文化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广东卷·潮阳县资料本》,以及《潮阳民间谚语》和《潮阳民间歌谣》搜集整理工作,近年主编《潮阳俚语》,让更多人领略潮阳俚语的魅力。

“潮阳俚语凝结着地域文化精华、群众智慧结晶,很有研究价值”,马东涛说,据明朝《隆庆潮阳县志》等古籍记载,四千多年前潮阳就有先民劳作的足迹,两千多年前潮阳已有村落和人家。在马东涛看来,虽然不能确定潮阳俚语具体诞生于哪个时期,但是俚语就是在历史长河中由劳动人民总结传播而形成。

说起潮阳俚语,马东涛颇有心得,他告诉记者,这种口头表达根植于民间,也是地方通俗语言,是历代潮阳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句,经过长时间流传,在人们心目中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们说的潮阳俚语,指的是在大潮阳范围内流传的口头语言,包括了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这些历史上属于潮阳县的地区。”马东涛表示,潮阳话是潮汕方言很有特点的分支,是潮汕话中保留古语最多的方言,为潮阳俚语的传承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马东涛主编、周文广编注的《潮阳俚语》。

富有内涵,蕴藏处事哲理

30年的实践和研究,马东涛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采摘”方言,经过符号化、文本化处理后“搬”到纸面上,力求原汁原味原生态,不折不扣“零添加”。对潮阳俚语的特征和价值,马东涛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说,潮阳俚语是潮人千百年来积累的生活经验、市井人情,包含了哲学意义、人情道理,还有典故等,很多俚语能让人产生共鸣,亲切感倍增。

据介绍,在已收集的潮阳俚语中,大约有七成是潮汕地区通用的,其余的则带有潮阳特色。马东涛把这些俚语进行分类,分为哲理、家庭、生意、节令、处世、食物、歇后语等类型,先后协助同道中人周文广出版了两本《潮阳俚语》,他笑言自己在打一场方言保卫战。

“一句俏皮话、一个形象的表达,都会让人会心一笑,心头暖暖。”马东涛说,很多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更是体现了潮阳俚语的特殊魅力,承载着本地的“文化密码”,像“一农活百商”,形象地表达出务农是潮汕先民谋生的老本行,即传统的“男耕女织”习俗,而农业丰收,物质丰富,各行各业也就带动起来了的道理。

马东涛如数家珍地介绍潮阳俚语的诸多哲理:“奴仔欲中举,入塔着规矩”,是劝告小孩进县城文光塔玩耍,应爱护象征文笔的文光塔,才能得中功名;“未到关埠先食炮台米”,则是超前消费一种写照,但也反映了潮阳人敢为人先的精神;“离城七铺”,意谓路途不近,但其中折射着明朝潮籍官员陈大器清正廉明的故事,让人不禁拍手叫好。

马东涛在幼儿园向小朋友传承潮阳俚语。

薪火相传,守护精神家园

马东涛发现,经过漫长岁月的传播,潮阳俚语形成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如“参深过潮阳人”,通俗易懂,娓娓道来潮阳人办事谨言慎行,循规蹈矩的特点;又如“灵山荔果,有食无帕”,接地气的感情表达,一下子拉近了与别人的距离……马东涛信手拈来列举了好些例子,同时他还发现,潮阳俚语涵盖了侨乡、海洋、宗教等特征,这些都非常有潮汕特色。

随着收集记录的数量不断增加,马东涛就愈加清楚自己的使命,他说,潮阳俚语是乡音,更是一种文化,其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和潮汕习俗,是我们了解潮汕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窗口。他多次让潮阳俚语融入灯谜会,不是将俚语制成谜面,就是将俚语注入谜底,这种手法既接地气,又趣味性甚强。他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深入研究,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潮汕传统文化。

潮阳俚语虽生动有趣,但传承仍面临不少困难。民间俗话说:“好听潮州人相骂,孬听潮阳人呾话”,这是因为潮阳话多被认为是“声大、音重、难听懂”的潮汕方言。俚语往往是一种脱口而出的表达,从语音到内涵,没有史料没有文献可以参考,一些潮汕方言要写成字,只能用谐音的俗字,给记录收集整理工作带来不便。与此同时,不少耳熟能详的潮阳俚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几成“绝唱”。

如何保护和传承陪伴潮人成长的俚语,让其焕发新的生机?近几年,马东涛频频走进幼儿园、校园举办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和特有的文化价值,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潮阳俚语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他们主动传播,认为“好玩又好接受”。在他看来,文化的传承需要深刻内涵,土里土气的潮阳俚语其实趣味盎然,而且底蕴深厚,传承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汕头融媒记者 陈文兰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2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