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旅游

精英辈出 侨资支持革命

  大衙村路道清洁,处处风景

  大衙村华侨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初年就有村民移居海外,过番大潮则是从1860年汕头开埠之后,汕头与东南亚各国有了正规航线,村民为谋生计,离乡背井,乘红头船漂洋过海异乡创业,他们将家乡的土特产带到南洋,又从南洋带来当地物产,形成了海上贸易。在这过程中,有不少村民在海外站稳脚跟,发家致富,成为当地精英。涌现了蔡大孙、蓝泽游、蔡民健、蓝健龄、蔡鹏程、蔡程瑛等侨领或商界、学术界名人。

  大衙村华侨爱国爱乡,历代侨胞心系桑梓,早年纷纷回乡建祖屋改善家人居住环境,该村现存传统民居400多座,宗祠4座,其中有不少为侨资所修建。像经历多次重修的大衙蓝氏宗祠,就凝聚了蓝氏家族旅外侨胞爱国爱乡的浓厚桑梓情怀。大衙蓝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为一进一天井一拜亭格局,祠堂堂号“种玉堂”三字是康熙年间天津镇朔将军、福建陆路提督蓝理所题书,苍劲有力。原祠堂为传统的木梁架结构承重,1922年在“八二”风灾中被摧毁,活跃于东南亚的大衙商号和乡亲闻讯纷纷回乡捐款,于1932年请汕头电灯局设计重建该祠。重建后的蓝氏宗祠在保留传统梁架承重结构形制的基础上,全面使用新式西方材料钢筋和水泥(时称“洋毛灰”)作为受力框架和构件的原料,重建至今已近百年,基本未出现水泥残损、钢筋爆裂的现象,是潮汕地区罕见的潮汕传统梁架结构使用西洋材料建造的祠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大衙村海外侨胞对家乡的眷恋,还体现在持续不断的物资支持上。灾荒之年,海外侨批物资如雪中送炭,帮助家乡亲人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又纷纷回国支持家乡建设。1984年,大衙村集资建设大衙德泽学校,旅居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及旅港乡贤共捐资32万港币支持建校,发展家乡教育事业。

  大衙村是红色侨乡,革命战争年代,家乡侨属利用侨资侨力支持革命参加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村里的添盛大夫第(沈楚湘家)、红色渡口纪念亭、大衙地下民兵活动场所等处都是“红色文化旧址”。1993年10月,大衙村被广东省民政厅确认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

作者:许玉璇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24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