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 澄海

以乡音乡情化解矛盾纠纷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饶剑峰创新调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认识饶剑峰的人,都不会忘记他那灿烂的笑容。虽然他的本职工作是澄海区人民医院一名医生,但让人们更多记住他的,是人民调解员的身份。长期以来,他创新调解方式,为乡亲排忧解难、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辖区优化营商环境做了大量工作。近日,他荣获司法部颁发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服务社会,医生化身人民调解员

  2004年7月,饶剑峰从江西赣南医学院毕业,来到澄海区人民医院工作,是一名麻醉科医生。在汕头,他逐渐认识了不少南下打工的同乡,大家常见面叙乡情、谋合作、话发展,遇到困难也会一起想办法解决。他想,能否组织一个平台,让大家更好地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于是,经民政部门批准,汕头市江西商会澄海办事处于2018年1月成立。它吸引了众多到澄海务工、创业、生活的江西籍“老表”,他们团结互助、资源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2011年6月,饶剑峰接到澄海区法院执行局的电话,被告知有宗涉及江西籍人员租房的纠纷需他们出面协助解决。他赶到现场后,用一口熟练的江西话与对方沟通,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在法院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顺利解决了这起涉稳纠纷。这件事让饶剑峰下决心以商会的名义申请成立调解委员会。2021年9月汕头市江西商会澄海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挂牌成立,他被推荐选举为首任主任。随后,饶剑峰马上投入到调解工作中,用一口亲切的乡音,安抚了不少当事人的激动情绪,并尽力做好沟通工作,解决好矛盾。

  总结经验,成功调解38宗纠纷

  “在处理大大小小的各种矛盾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并形成了容易操作的3+3=0调解法。”饶剑峰告诉记者,第一个“3”指说通情理、讲明法理、聊顺事理,第二个“3”指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以朋友亲人、对方当事人和调解员的三重角度转换,让当事人能够客观看待纠纷,“0”指实现零矛盾、零纠纷。

  为了让调解工作尽可能有更好的结果、形成良好机制长远服务外来务工人员,饶剑峰平时一有空就常琢磨。他认为调解工作应该从“思考、场地、人才以及处事”上“创四新”:“人民调解工作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所以需要我们多思考;调解场地的布置应温馨些,这样有助当事人平心静气;应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以传帮带的方式让新人尽快成长;调解员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遇事不慌,熟练运用法律知识提高解纷效率。”

  饶剑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表现突出,他曾获得2011年度广东省五星志愿者的称号。这些年来他成功调解了涉江西籍人员纠纷38件。目前,他是政协第十一届汕头市澄海区委员会委员,还是澄海区检察院的听证员。由于他在调解工作中的突出事迹,近日,他荣获司法部颁发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三级联调,多元化解矛盾

  记者从澄海区司法局了解到,澄海区外来务工者较多,劳动争议纠纷占全区矛盾纠纷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该区大力整合部门力量及社会资源,依托异地商会的乡缘纽带,打好“乡情牌”,积极探索构建联动联调多元矛盾化解纠纷“共同体”。近年来成功调解近10起纠纷,涵盖了劳资纠纷、劳务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等方面。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不断拓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思路,建立完善村居、部门、镇(街道)调处中心三级立体联调,实现调解无缝衔接;以镇街调处中心为主导,多部门联动联手,借助商会调委会积极介入协助调解,运用‘一拉二降三推进’调解法,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澄海区司法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拉”是在矛盾发生初期,通过“乡情”拉近调解员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二降”是缩小分歧,让当事人回归理性依法维权,降低事态扩大的可能性,同时也降低调解难度;“三推进”是打破当事人敌对的心理和对峙的局面,抓住调解黄金的48小时推进调解进程,推进协议履行,最大程度避免恶性事件升级,做到在苗头阶段多疏导、聚集阶段早疏散,实现应调尽调、就地化解、矛盾不上交。既讲感情、讲道理,也讲法律,在法律框架内用乡音乡情注入温情,双向调解,共同作用,充分发挥了异地商会的特色调解作用。

作者:陈 敏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2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