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韩江水

历史拾荒者的奉献

读《旧时濠江——老宅·旧巷·古寨》

  ■ 吴燕萍 文/图

  这是一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一条全国唯一的河道型海峡贯穿古镇境内,其古称“河渡溪”,今谓“濠江”。近千年来,那遍布两岸乡村上的老宅、旧巷、古寨、戏台、古井、山道、石板路、山坑等,历尽沧桑,辗转来到人们眼前,以最低调也最高调的样子让人们震撼,又以最安静最朴素也最华丽的样子出现在《旧时濠江——老宅·旧巷·古寨》的书籍里。

  这是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李科烈组织作者几年间踏陌探巷,走村入寨,访祠问宅,搜寻整理,以一篇篇美文,一帧帧靓照,献给这片乡土的一份炽热情怀。打开这本40余万字的厚重书籍,顺着一页页生动的文字和近400帧精美的图片,可以清晰地触摸到濠江宋、明、清、民国建筑的发展脉络,感受其背后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交融蜕变的潮汕文化的魅力,折映出地方民俗、民风、民性地理、人文演变的基因和轨迹。

  让我们打开第一辑《老宅回声》。达埠、赤港、青篮、东湖、珠浦、礐石、马滘、华新、河北、下衙等古老村镇上一座座古宅府第,就如同一个个睿智的长者从历史长河中向我们走来。清嘉庆年间正统的潮汕四点金格局建筑八房巷大夫第;两三百年前精妙绝伦雕梁画栋的李厝巷与李姓民居、乌字祠与红字祠,以及与之相关的“大乖”“二乖”商船、乌字红字商号清代时期叱咤一方的走海内外航运所带来的濠江海丝贸易繁荣的惊险故事;曾经儒雅的霜降巷儒林第、昂公大夫第;气势恢宏、一厝成村的福里村;民国华侨民居福添别墅、顺琴仙故居、训庭别筑等;陈作舟、陈泰年等名人旧居;享誉一方的濠江第一家塾青篮“承志祠”;黄百万故居、下衙振创曾公祠引申出的濠江人结伴出海经商的传奇经历……它们精彩纷呈,纷至沓来,无声地叙述着濠江流域古老宅第曾经的古风古韵,唤醒着古宅中一个个生命,诉说着一个个兴衰盛亡的故事。

  让我们打开第二辑《巷陌悠悠》。“哒哒哒——”听,是谁的脚步声回荡在洪厝街、白鹭岭、珠浦伯公岭、葛洲石板路、河浦古径、东湖岭山道?古道石径上留下的原始遗风,为后人所敬仰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题刻,精神图腾般的古亭、古庙,以及达濠三乡等各乡各式人物的脚印……它们世代交替、风云变幻,厚重的沧桑史该勾起多少代人深沉的记忆?百年风雨的破较巷、邱厝巷、苏州街、厂前老街、石狮巷、南雄巷、三奇古巷、报功路,又承载着多少尘封的往事?此辑为我们娓娓道来。

  让我们打开第三辑《古寨残痕》。历史上修寨筑堡,源于土寇肆虐。“流贼”奔突杀伐,乡无宁日,筑寨御寇。达濠古称达埠,在明末成为潮阳县五个市集之一,嘉靖年间为招收、砂浦二都首屈一指的大乡,而明嘉靖、隆庆间达濠又海寇迭起,富庶之乡必也遭来贼寇窥觊。在此背景下,或因海防要地、或因保村自卫,河渡、达埠、赤港、青篮、河浦、钱塘、珠浦等乡纷纷筑墙围寨。此后,一些古寨历史上又经历了筑、毁、重筑的坎坷。如今,当人们在古寨中行走,历史的硝烟虽早已消逝,但那残存的斑驳夯土寨墙,历经沧桑却仍屹立不倒的寨门,寨门上刻着的意味深长的寨名、对联等,仿佛为人们打开历史的天空,提示着那曾经历过的血与火的洗礼,那刀光剑影下保村卫寨的惨烈往事和气壮山河的“人亡,乡不亡”的铮铮誓言,都一一在此辑呈现,震古撼今!

  合上书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旧时濠江——老宅·旧巷·古寨》所记所载,寄托了无数濠江人的乡愁和集体记忆,它是《濠江乡土文化丛书》的第三部书籍,和已出版和将要出版的丛书其他著述一样,是为濠江深厚历史的存档和研究奠下厚实文本基础的重要工作。正如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郭小东教授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一个人,一座祠堂,一条村庄,一个城邦,一个族群,它们依血缘的远近疏密,构成社会同时成为历史,成为文明的基因。令一时一地的人群,不至于落入‘乌合之众’的境地。令野蛮文明,令冲突和解,令仇恨消弭,令无序从良。这就是怀旧同时努力收拾、整理旧我的意义,也是这本书的作者,作为历史拾荒者的贡献。”是的,让我们以虔诚的守护,以文字的方式,延滞古老乡镇风物湮灭消失的速度,留住乡风乡韵,留住家园记忆,延续人类文明!

编辑:李津 发表日期:2023年10月2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