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旅游

玉井社区多元化激活古村文化,升级文旅形态

百年学府焕新彩 殷殷侨情写华章


  社区在村落各主要入口配设了指引路牌


  重建后的华国学堂巧夺天工,富丽堂皇


  华国学堂周边环境秀美,水清岸绿


  华国学堂前照壁由三幅石刻碑文组成


  新建的思恩廊成为传统村落景观带的一部分


  上世纪80年代由旅港同胞箫玉科夫妇捐建的老年活动中心


  天后宫经侨胞及乡贤共同维护保存完好

  鮀莲街道玉井社区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西郊,老村建于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老村现状基本保存原貌,融潮汕农耕文化、海洋文化、教育文化、祠堂文化以及古庙文化、古民居建筑于一体,是潮汕古村落的典范代表,2019年8月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

  玉井是著名的侨村,华侨文化浓厚,村里的玉井小学新校舍、天后宫、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均为上世纪80年代侨胞及乡贤所捐建,侨亲们当时还率先在玉井出资建设了自来水工程,让村民在周边乡里间最先喝上了自来水。近年来,在鮀莲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带领下,玉井社区积极发挥城村相融的资源禀赋,奋发作为,充分利用本地华侨、侨眷众多的优势,通过外引内联,做好“侨”文章,活化古村落,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使侨村面貌焕发异彩。

重修百年学堂

打造传统村落景观带

  探寻玉井社区,是从“华国学堂”开始的。华国学堂的周边环境秀美,水清岸绿;学堂隔着华国池与对岸的华国文化广场、思恩廊相望,相邻的市级传统民居“和祖公屋”也修缮一新。

  走进华国学堂,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只见学堂前照壁由三幅石刻碑文组成,上面是由汕头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赞发亲笔撰写的《玉井村赋》《华国学堂吟》《林氏家庙歌》等诗文。

  华国学堂是一座潮汕传统府第式祠堂,集泥、木、石、嵌瓷工艺之大成,巧夺天工,富丽堂皇。“华国学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前身为玉井村“林氏家庙”,该家庙由鮀浦区五乡林氏(即云路村、大场村、天港村、夏址村、玉井村的林氏宗亲)合建而成。从1905年起,这里就由林氏先人开办了“华国学堂”私塾,初期生源只局限招收五乡的林氏子女就读,1912年由私办转为公办,改称“华国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华国小学改称“鮀浦中心小学”,后又改为“玉井小学”“玉井学校”、玉井村办幼儿园等,至2005年停办,办学长达100年之久。

  玉井社区党委书记林瑶木告诉记者,华国学堂有着百年办学历史,村民小时候几乎都在这里读过书,他本人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是玉井人乡魂之所系,是离乡游子忘不了的乡愁记忆。现在看到的华国学堂,是2021年由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汕头市侨商投资促进会会长、玉井社区外出乡贤林少华捐资1200万元重建的,于2023年9月竣工。项目以“华国学堂”原址重建为主体工程、配套整治改造华国池等三个景观池及建设华国文化广场,高度复原了这处独具潮汕特色的古建筑,形成富有传统村落文化特色的景观带。

  玉井社区居委会将依托“华国学堂”重建后的有利契机,将之打造成传统村落展馆,筹划分设村落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祠堂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和教育文化等多个功能展区,加快本土传统文化的保育活化与利用,把乡愁和记忆留住,推进社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传统村落展馆布展完成后还拟申报为潮汕文化传播示范基地,打造为社区一张新时代文化名片。

新旧碑记并存

记录旅外乡贤接力反哺家乡

  玉井社区建于乾隆年间的天后宫同样是旅外侨胞及乡贤难以忘却的乡愁记忆。据介绍,天后宫旧时面朝大海,村民出海前都会先来这里祭拜妈祖祈求平安。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天后宫多次受损,在侨胞及乡贤的共同维护下,经多次修缮至今保存完好,现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

  在天后宫前的《修建天后庙碑记》中可以看到,天后宫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年久受损,1988年村民筹资修缮,旅港同胞箫玉科及夫人林玉卿闻知之后慷慨捐资,鼎力支持。另一石碑刻有《玉井妈宫文化广场记》,以歌谣的形式,记录了2016年乡贤林少华捐资300万元建设妈宫文化广场:“……玉井贤达,少华最良。事业有成,关爱家乡,热心公益,解囊慨慷。三百万元,造福村庄,建成广场,故乡腾光。”新旧碑记,反映了旅外乡贤接力反哺家乡的优良传统。

  而在天后宫旁的老年活动中心,也是上世纪80年代由箫玉科所捐建,当时悬挂于入门处的牌匾清楚记录了这一爱心义举。这所活动中心的墙体以马赛克和水磨石装饰,很有年代感;屋内多幅挂画也都是当时十分流行的装饰画,保留完好,成为年代印记。

  上世纪80年代,玉井社区旅外侨胞及乡贤热心家乡建设,除了捐建天后宫、老年人活动中心,还集体捐资建设了玉井小学新校舍,建设自来水工程,改善故乡教育和生活条件。

守护文物古迹

侨眷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徜徉玉井社区,只见村居中老宅区和新宅区和谐融合在一起,古朴中带着现代气息。这些都得益于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村民高度一致的古村落保护意识。

  玉井社区村域面积3.81平方公里,人口11500多人,全村共有16个不同姓氏的居民聚族而居,民风淳朴。早在清朝晚期,不少村民乘红头船下南洋谋生,事业有成之后反哺家乡,兴建、修缮祖宅,不少百年老屋保存至今。村居处处古榕参天,文物古迹遍布,有不少动人的故事传说,且大多与华侨有关。

  玉井的榕树多,几乎转角就能遇到一棵,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榕树就有10棵;全村保存基本完好的宗祠有林氏会宗祠 (老祠堂)、林氏宗祠(望顶祠)、林氏乃贞公祠、吴氏宗祠、蔡氏宗祠、黄氏宗祠、刘氏宗祠、刘氏直祖祠、李氏宗祠、李氏明和公祠等10座和五乡林氏家庙一座;全村现保存有古民居200多座,且基本上每座民居均留存有古井一眼,其中“和祖公屋”被列入市级传统民居;全村有宫庙14座,保留有南海圣王庙、天后宫、大锋陵园、华国学堂等众多文物古迹。

  除此之外,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街道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随着创文提质对标升级、雨污分流、美丽乡村工程以及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稳步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玉梅文体广场、妈宫文化广场和华国文化广场等一批服务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社区东、西二向景观池实施了石篱围护及绿化改造,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改善和变化,群众生活、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及幸福感不断提升。

  难能可贵的是,玉井的新农村建设得到了侨资侨力的积极参与。2022年端午节,社区成立了“玉井乡村振兴战略咨询委员会”,聘请10位在外事业有成的侨眷、乡贤担任咨委会成员,由在侨界侨商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林少华、林国雄等乡贤分别担任咨委会顾问和主任,他们亲力亲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反哺家乡,共同为家乡的发展和振兴把脉,在保育活化古村落、村庄分类建设、构建和美宜居新农村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无偿出资出力,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许玉璇 发表日期:2023年10月2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