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旅游

晋祠难老泉 流水如碧玉

  上年去了晋祠之后,印象很深。本来想写写它,无奈少年时读过的梁衡先生的《晋祠》珠玉在前,高屋建瓴,把晋祠的名胜都囊括了。所以,我只能在从一个普通游客的角度,谈谈对晋祠难老泉的片光只影。

  晋祠是人们为了缅怀西周成王“剪桐封弟”被封到山西的叔虞而建的。以后历代添补修缮,遂成大观。像许多皇家园林一样,它呈布局规整,宏大华美的对称结构。沿着大门里的中轴线向前,一路分布着随地势高低而建成的建筑。边上是点缀的亭台楼榭,主次分明,处处呼应,一直延伸到后面最为杰出的圣母殿。恰如同被无形线索串成的一串古代明珠。建筑因地制宜,跟水流、跟山石林木俯仰映衬,有皇家的华丽庄重又不失江南园林的婉约跟柔美。朱红色的墙、褚红的柱子跟绿色、黄色屋顶、灰白色的地砖、柱子、雕栏构成主色调,间着华贵而略显低调的其他颜色,成为立体图画,跟花木映照明媚。处处雕花的门窗斗拱体现古雅精致;题匾跟对联更添文采风流。所有灿烂的文明,都离不开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难老泉。

  晋祠地处悬瓮山下,枕着晋水。难老泉是晋水三泉之一。其中鱼沼泉、善利泉时断时流,难老泉则绵绵不断,成为晋祠的大动脉。泉名取自诗经名句“永锡难老”。锡就是“赐”的意思。这本来是用在祝寿词中,包含着对泉水的祝愿跟感恩之情。确实,数千年来它一直汩汩奔流,青春永驻。直到今天,依然喷涌不息地润泽这片广袤的大地。而名为“唐”的山西,也因此更名为“晋”。

  泉眼是个古井,周围用朱红身黄色尖头栏杆围起来,上有亭子。亭子顶上悬挂着一块雕花蓝底匾。匾上写着行书“难老”三字。行云流水飞扬酣畅的笔法,跟叮咚的流水声遥相呼应。炎炎夏日里,隔着栏杆向下一张望,深不见底。不知道有多少龙潭蛟窟、水族精怪。森森的水照得人们头面皆凉。

  难老泉不远处,有个水潭。潭边是“不系舟”。站在汉白玉栏杆围成的“船栏”边游目四顾,泉水清亮如冰晶,水中上米高的水草芦苇般轻轻地荡漾。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千年以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吟咏。周围树木蓊郁,垂杨如烟。树木在水面上投下点点光影。让潭面就像是随着时光而不断变化的水墨。有工笔,有写意,有点染,有泼洒。伫立凝眸,回想来的路上,流水一直不即不离地伴随着我,如同旷野的歌声,悠扬婉转。不曾远离。而到这里,才化身为感叹号,让旅途留下了袅袅的回音。于是感觉自己也走进了画里,被荡漾的春风一般的水波挥洒着抚摸着,点化着,跟流动的时光融合无间。

  塘边有个石雕龙头,一股泉水小瀑布般不绝如缕流淌出来。周围一群人,有老有小,都急巴巴把水伸向泉水感受清凉。一个小孩子,怎么也舍不得走开。直到他湿成只落水小狗,才被奶奶模样的大妈强迫性地抱开(见图)。来自于四面八方的人,在这里被晶莹的绳子牵引着,变成了俯伏在难老泉下的信徒。泉水落在石阶上、水面上,飞花溅玉。简直就是一首《梅花三弄》。晶莹的梅花,在这个夏日里,姿态横斜,息息变化。时光浓缩成电光火石,演绎着生命的灿烂跟凋零。许多游客,或是依着栏杆,或是傍着垂杨,或是靠着小亭,让在难老泉边的光阴留驻。

  泼剌剌的难老泉,一直明眸善睐,没有被千年的风霜污染过。博爱的难老泉,跨过漫长的岁月,滋润着良田跟花木,润泽着人们的生活。它滋养了灿烂的晋地文明,让典籍厚重沉郁,让亭台楼阁巍峨矗立。

  晋祠的历史,也是难老泉的历史。晋祠的荣光,来自难老泉的恩赐。

作者:黄春馥 发表日期:2023年10月2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