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砂河畔的富砂村,隶属龙湖区外砂街道,毗邻大衙、南社、东溪等村居,为沈姓独姓村居。这里风光秀美,人杰地灵,历代多出才俊。富砂村也是著名侨村,全村现有户籍人口1800多人,旅外侨胞及港澳同胞3000多人,侨胞主要旅居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美国、瑞典等国。旅外乡亲在旅居国涌现了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如原任泰国培英学校校长、泰华时报社长,后回国参加抗日运动的爱国归侨沈锐;侨居新马、在新马文艺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著名作家沈侠魂等。
富砂村的华侨富不忘根,倾力回报桑梓,早在晚清时期就有侨胞在村里兴办侨资企业“乾兴菜廊”;20世纪80年代,众多华侨回乡捐资兴建环村路、学校、水厂等,村道和学校至今仍在使用,水厂虽已被更替,但华侨捐资的芳名录仍保留在村委会大院中。近年来,富砂村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在华侨捐建道路旁再添新路,同时清池塘、建公园,全面推动农房微改造和乡村风貌提升,在保护好乡村历史风貌的同时精心打造“户外画廊”,通过“一花一世界,一墙一风景”,为侨村的振兴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修缮老屋围墙,用心守护村俗文化
踏入富砂村,充满生活气息的墙绘让人耳目一新。在一处老房子的外围墙上,描绘着两位妇女,坐在绿意盎然的屋前石头上绣花,旁边是自由觅食的鸡和鹅,画面精细生动,既包含着乡村文化特色,又有浓浓的乡土生活气息,与老屋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富砂村干部沈益波告诉记者,近期,村里正在对标志性地点“面前池”进行改造,清除池塘淤泥垃圾及水面漂浮物,配备垃圾分类亭,打造水清岸绿的美好生态空间。为保留“面前池”前侧老旧农房区和宗祠门楼的历史风貌,村里以“和谐富砂、古风今韵”为主题,将沈氏长房祠修缮改造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修补老旧农房区脱落墙面和松动墙体,选取72面围墙绘制宣传墙画,以“绿水画廊”展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文明礼仪,目前已完成改造面积8000平方米。
外围墙美化和周边环境改造,实实在在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让人居环境整治这项民生实事成为惠及全村的幸福工程。
侨心系桑梓,齐心协力美化家园
富砂村的华侨热爱家乡,乐于为家乡的基础设施倾情投入。20世纪80年代,华侨们纷纷回家乡参与建设,在沈两荣、沈瑞国、沈良兴等的带动下,集体捐资买发电机,建水厂,建学校,全面铺设混凝土路面,让富砂村民在享受现代化设施方面走在前头。
此次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富砂村村民同样热情参与,从屋檐围墙的加固维护、到门前屋后的清洁清扫、“四小园”的改造修整,村民及旅外乡贤都纷纷自觉投入行动。
在富砂村西门附近有一处小小的公园,绿荫环绕,四周放置着很多运动器材。沈益波介绍说,这是村里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合理规划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三清三拆三整治”后在空闲土地打造的“四小园”之一。
在推动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富砂村在荒废空地上拆掉废旧篱笆,清理杂草杂物,种上蔬菜瓜果花草,增设运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既美化村居,又为村民提供休闲活动好去处。目前通过这样低成本打造的“四小园”共有6处300平方米,绿地虽小,但功能齐全、乡村气息浓郁,更具观赏性和功能性。
接力兴学育才,百年侨校桃李芬芳
富砂村的华侨致富不忘兴学育才,富砂华侨景峻学校的百年校史就是最好的见证。
据富砂华侨景峻学校沈智伟校长介绍,学校前身为景峻学校,由清末秀才沈任贵发起,一开始在沈氏长房祠设初级班,因校风良好,成绩显著,远近前来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因而又在沈氏大宗祠开设了高等班。
学校招收村中适龄儿童入学,包括招收女童入学,对因家贫无力支付学费的儿童实行免费入学。该校教学质量一直在澄城学校中数一数二,和澄城的景韩学校竞相争秀,培养出不少高材生。
海外侨胞对景峻学校的声誉印象深刻,1982年由旅外侨胞及乡贤发出倡议,侨胞一呼百应,共集资60万元,于1983年建起富砂华侨景峻学校。学校落成碑记中写着:“兴学育人乃吾乡优良传统……旅居泰叻港乡亲关怀桑梓教诲大业慷慨解囊……”
一直以来,旅外侨胞及乡贤对华侨景峻学校这一村里的“文化摇篮”极为重视,积极为学校奖教助学无私捐赠。学校还有另一块重修碑记,立于1997年,记录了旅港乡贤沈汉深一家听闻学校年久失修,门窗破损,墙体老化,于是捐资12.4万元重修校舍,并捐资9万元作为教育基金的事迹。此外,沈汉深一家还为学校建设图书阅览室,为学校文体活动捐赠器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