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旅游

天一阁体验古风古韵

  第一次看到“天一阁”三个字,是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里面讲到天一阁主人范钦分家时,让两个儿子在天一阁跟一万两银子之间挑一样的故事,给我印象极深。

  作为世界三大私人藏书宝地之一,宁波的天一阁极盛时藏书高达7万多卷,而皇家藏书是10多万卷。在明代一本书2两银子,而范钦做官时每年俸禄才400多两。天一阁怎样完成媲美皇家的收藏的?范钦的做法就是跟人换书看。“手自笔录,计日而还”。有次他身患重病,又正值酷暑。他拖着病躯,冒着炎热,连抄四天四夜,终于及时把书归还给主人。这样呕心沥血的日子,一过二十多年。

  在很多官员挟带着荣耀跟欲望告老还乡时,范钦用最艰难也最为伟大的文化跋涉,完成了历史上划时代的文明守护。如今,天一阁依然是宁波市最重要的文化地标。

  天一阁建成之后,没有发生过任何火灾。它完美地演绎了“天一生水”的传奇。

  围绕着“藏书”的主题修建的天一阁,在实用功能上无可挑剔,在审美上也让人赏心悦目。

  书怕火。而天一阁非常注重水环境的建设。天一阁外连月湖、北斗河,阁前凿天一池,在东北建了曲池,引水入园,形成了里外合璧的防火体系。几百年来,这些碧绿的流水,跟外面的水脉息息相通,安定了书楼也照亮了人们的眼眸。别的园林的水景蜿蜒曲折、高低流淌、鸣声叮咚,变化多端,如漱玉泉等。而天一阁的水朴实宁静。流水默默无声,池沼一泓凝碧。似乎怕惊动了什么。在这所特别的文化宝库中,它们无法轻佻。它们如同御前的暗卫,必须随时待命。

  天一阁引进了徽派建筑中防火的山墙。在屋顶两侧如同锯齿一般顺势而下的山墙,像以屋脊为中轴线张开的翅膀,既有实用功能,又充满了灵动美感。它们跟高低处的花木建筑俯仰生姿,让白墙黑瓦的江南建筑,跟自然水乳交融。另外,天一阁中处处有火巷,有防火门。有时从一道门进去,会意外地看到旁边还有另一道门待命。两扇规整的门板掩映着,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天一阁不古板,它妙趣横生。

  在天一池、曲池边上,广植林木。各种林木像散文诗,在四季更迭,演绎不同风景,让园子里永远也不寂寞。湖周围安置了假山怪石。这些假山怪石取自天然,或聚或散。或是憨态可掬,或是古怪嶙峋,或是弯曲成诸般文字,或是冒出无数泡泡像海绵宝宝,或是千疮百孔如百衲服。平添无限情趣。有的假山堆云叠嶂,上面高踞一座小亭,下面开一个月洞门。石头上披挂着各种藤萝跟深深浅浅的苔迹。在小亭上,可以俯瞰全园;在月洞门内外进出,柳暗花明。在假山边上漫步,可以欣赏倪云林画里的山水写意。总之,整个园林就是一本打开的大书,里面的一行一字,一笔一划,无不凸显了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文采风流。这里也是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园子里就有一对新婚夫妇穿着汉服在湖边照影,感受古代人花前月下的流风余韵。

  天一阁里还有外来客。如“百鹅亭”。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榫卯小亭,是在别处拆开了在这里重新安装的。它就像一顶玲珑的四方形珠冠,吸引着四方脚步。还有“尊经阁”,里面供着孔子画像。在尊经阁外面,遥望着橙黄灯火里的画像,就像当年的范钦,遥望着知识的宝库一般。就是在无数先哲的心血守护下,天一阁的薪火至今如此明亮。

作者:黄春馥 发表日期:2023年09月2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