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艺苑

饶宗颐学术馆融庭园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与国学相遇 仰大师风范

  大门是潮汕传统民居门楼样式
楼宇之间筑有精致园林景观
  经纬堂学术成就展厅
  颐园是在饶宗颐早年读书处上辟建的
  前庭有亭台假山小景

  在人流涌动、热闹非凡的潮州牌坊街广济门附近,有一座清幽安静的园林,既有潮州传统民居的风格特色,又有岭南庭园的韵致,素朴端庄、秀丽典雅的“颜值”让游人赞叹。这里是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取名颐园,是一座集庭园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殿堂。游人来到这里,都会自觉放缓脚步,安静下来,深浸式体验起著名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传奇人生和渊博学识。

  国内第一个潮籍名人馆

  颐园毗邻广济桥,与笔架山麓的韩文公祠隔江相望,为国内第一个潮籍名人馆。该园于1995年建成开放,2006年扩建为现貌,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园中的翰墨林、经纬堂展厅,陈列展示着饶宗颐的生平经历和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饶宗颐(1917-2018),字伯濂,号固庵,又号选堂,广东潮州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经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翻译家。

  颐园是在饶宗颐早年读书处上辟建的,是为表彰饶宗颐学术成就、治学风范,收集和研究其学术著作及艺术创作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而建。建筑设计十分用心,是潮州庭园的经典之作。大门是潮汕传统民居门楼样式,汇集众多石刻木雕工艺。

  走进大门,眼前是一个开阔的前庭,筑有亭台假山小景,左侧是翰墨林,正向有一小圆门,可通往经纬堂。翰墨林和经纬堂都是古色古香的楼宇,有回廊连接,楼宇之间构筑多处精致的园林景观,亭台水榭,假山喷泉,疏竹绿柳,自在游鱼,景色十分宜人,吸引游人拍照留影。

  再现一代通儒“炼成记”

  经纬堂一楼是饶宗颐生平事迹展厅,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这位大师的人生历程和辉煌成就。

  饶宗颐出生于潮州城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聪颖好学,16岁就续编了《潮州艺文志》,20岁参与编纂民国时期的《潮州志》。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通晓多国语言,学术研究涉及甲骨学、敦煌学、楚辞学、礼乐经学、简帛学、史前文字学、历史学、宗教学、中外关系史学、目录学、文学诗词学、艺术学、潮州学等诸多门类,是学术与艺术的通才。一生创获50项世界第一,发表出版专著100多部,论文1000余篇,著有逾千万字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是学界泰斗、国学大师,被誉为百年难遇的“学术巨擘”,在海内外学术、艺术界享有极高声誉和广泛影响,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饶”。

  80年勤耕留存珍贵文化财富

  在经纬堂二楼的学术成就展厅中,展示了饶宗颐的突出成就,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弘扬中华文化精神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他治学80多年,早期以研究地方文献为主,后兼治中外交通史及出土文献,由中国史研究扩展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探索,毕生致力于中国精神的探求,以确立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为己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以及中外文化交流而不懈奋斗。

  他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自信,又有圆融和谐的文化胸怀,在他的文化世界里,东方和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没有裂罅,他通过不断地求真、求是、求正,以旺盛的创造精神、通识的眼光、缜密的方法和深厚的功力而造就了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饶宗颐还是中国传统文学巨匠,诗、词、骚、赋、骈、散,无一不精,别树一帜;他又是一位艺术大家,精通书法、绘画、古琴,书画博采众长,自成一格,晚年更开创“西北宗”山水画派。瀚墨林首层大厅有饶宗颐塑像,一二层展厅主要展示他的书画作品和部分著作。

作者:许玉璇 发表日期:2023年09月1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