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旅游

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潮南区陇田镇华瑶社区焕发新活力

瑶台仙境美如画 路通水甜侨情深

  华瑶社区老寨鸟瞰图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传承基地
  传授潮州音乐,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
  华瑶社区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潮汕民居错落有致
  由华侨捐建的乡间道路干净整洁
  漂亮的文体广场
  王氏宗祠思成堂
  华侨捐建的学校运动场

  走进潮南区陇田镇华瑶社区,空气清新,乡间道路干净整洁,溪河清澈见底,潮汕民居错落有致,处处流淌着文化的音符,古村古韵让人流连忘返。

  华瑶社区底蕴丰厚,素有“文化乡”和侨乡的美称。明朝永乐三年(1405)华隐公携家眷,由潮阳金灶柳岗村辗转至此落户,逐渐形成村落,因环境秀丽,风光旖旎如华丽之瑶台仙境,故取名“华瑶”。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华瑶社区通过凝聚侨胞乡贤及社会各方力量,建学校、扩村道、修自来水管,修筑石护堤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先后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宜居社区”“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侨村寻踪】

  绿色成效“破土而出”

  漫步华瑶社区,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伸向村村户户,秀美的庭院里花草掩映,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文体广场上散步聊天……在这古老的村庄里,一代又一代华瑶村人幸福地生活着。望着舒适美丽的村居环境,村民王伯的脸上露出笑容:“现在居住环境真好,鸟语花香。每逢节假日,还吸引不少游客过来游玩。”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华瑶社区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提升,社区结合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村建设的契机,在加强环境整治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底蕴优势,打造文化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发展铸魂。

  2015年,华瑶社区经遴选被确认为第三批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五个主体村之一。目前已建设完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传承基地、星海附中校外艺术实践基地、公厕、幸福驿站、潮南区文明实践中心、道路建设、立面整治、沟渠整治等工程项目。

  “生态是华瑶的较大优势,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华瑶社区书记王焕敏介绍,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共建绿美乡村,投入资金对主要道路绿化改造,种植花木2000多棵,庭前屋后绿化大为改观。经过开展“绿满家园”行动,目前社区绿化覆盖率达37%、绿地率达35%,社区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清风徐来,曲径通幽,好一派乡间美景。记者与迎面走来的环卫工张师傅聊了几句,看着整洁的街巷,张师傅的脸上多了些许笑容。他笑着说:“村里现在非常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看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住着也心情舒畅。”

  如今,绿色成效在华瑶“破土而出”,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秀美乡村彰显出独具韵味的田园风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乡村田野笑声爽朗,久久回荡……这一切,映射出华瑶绿色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美丽乡村的魅力不断迸发。

  侨资侨力无处不在

  “侨资侨力对家乡的影响就像空气一样,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王焕敏接受采访时感慨道,从他小时候开始,关于“侨”的片段就已经刻印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华瑶是汕头市著名侨乡之一,旅居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乡亲有3500多人,主要侨居地为泰国,在泰国成立旅泰华瑶王氏族亲会。华瑶海外乡亲素来爱国爱乡,成为建设侨乡的一股重要力量,为故里兴办公益事业所作的贡献尤为卓著。

  1976年,华瑶侨胞王维诏、王鸿祯、王学厚等号召乡亲捐资建设10间平房,以解老华中学校校舍破旧成危楼的燃眉之急;1978年,侨胞王维诏会同王鸿祯、王学厚、王志光、王志德、王志宏等几十位乡亲集资兴办村办自来水厂,初步解决乡亲吃水难的问题;1988年,王学厚、王维诏、王志德、王志光等发动集资参加沙陇自来水厂的建设,彻底解决群众食用水的需要;1998年,王学厚、王维诏、王志德、王志光等再次发动及带头捐资建设沙陇中心医院。

  如今在华瑶社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道路,宛如连通家乡和海外乡亲的血脉,讲述、见证着华瑶村人绵延流长、割舍不断的故土情。1990年,侨胞王良林独资把中巷建成水泥路面,成为村中第一条水泥巷道,也由此开启了华瑶村海外乡亲踊跃出资、为家乡修桥铺路的历史。

  1991年,王学厚独资建设西门外水泥乡道,命名“国治路”,是乡道水泥化路面的第一宗工程,2006年再建设沙陇浩华路华瑶路段一半未建的水泥路面,随后扩大国治路路面,使这两条路成为通衢大道;1998年,王维诏独资建造后河“仁兴桥”;1998年,王志瑚等集资修筑西门至仁兴桥石护堤;1999年,王学厚独资修筑寨前东巷至仁兴桥总面积2660平方米的水泥路面并加固石堤,该路命名“学厚路”。

  2012年,王学厚专程带孩子回家乡兴办公益,还特地用两个孩子的名字,建筑两条水泥路一为“宜能路”,一为“宜通路”。这两条路的建成,连通原来乡贤建造的“逸民路”,使华瑶的交通四通八达。

  2014年8月,旅泰华侨王学厚、王志德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再次出资,为华瑶小学增设电脑室、多媒体室等功能室,建设学厚运动场、绿化等,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育环境。

  “华瑶之所以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离不开海外乡亲鼎助教育事业。” 王焕敏表示,当地侨居海外的乡亲身在异邦,心系祖国,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海内外乡贤反哺项目涵盖经济、道路、教育、文化、卫生、饮水、医疗、治安等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有效改善了乡村民生现状。

  文化古祠留住乡愁

  宗祠,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潮汕祠堂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潮汕地区的文化传承、族群记忆、血缘纽带。2016年,华瑶社区王氏宗祠思成堂被评为“汕头市示范文化祠堂”;2022年,获评“潮南区精品文化祠堂”。

  位于华瑶寨前的王氏宗祠思成堂,如一件艺术品,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由创华瑶始祖王华隐主理、其子王朴叟出资构建,规模恢宏、庄重雄伟而闻名潮汕大地。走进祠堂,精美的木雕、彩绘、壁画、陶塑工艺古色古香,显示出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年久失修,且在战争年代遭受日本侵略者严重破坏,王氏宗祠几成颓垣断壁。上世纪六十年代,乡人曾把三山门亭修缮,但条件有限,只能因陋就简,中厅仍旧破漏不堪,后厅竟成荒芜草地。

  宗祠重新焕发光彩,得益于海内外侨亲的保护修缮。1999年,在旅泰华瑶王氏族亲会理事长王学厚的倡导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言献策,同德同心,对古祠堂进行抢救性修缮,秉承“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最大限度保存文物历史信息,恢复祠堂风貌。2000年1月,王氏宗祠重修落成,泰国及香港族亲组织庞大团队回乡谒祠,盛况空前。

  岁月在流淌,历史在前进。走过500多年风霜岁月的王氏宗祠,承载着一代代乡亲的浓厚乡愁。“古祠堂,不仅是建筑古老,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源远流长的潮汕文化。”王焕敏说,宗祠是缅怀祖上遗风、传承文化的地方,除了王氏宗祠,华瑶还有勤斋祖祠、乐善王公祠、达斋祖祠、六谦斋王氏祖祠、岩芳祖祠等祖祠,为古村留住别样乡愁。他们经常会举办一系列孝亲文化活动,弘扬祖德,让乡亲们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

  【侨村非遗】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创新传承非遗

  潮州音乐是潮汕民间音乐种类的总称,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起潮乐,华瑶社区的潮乐团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该社区的青少年潮乐团传承弘扬潮乐文化,丰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华瑶社区不断创新潮乐的表现形式,潮乐团演奏的潮州音乐内容丰富,以鲜明的地方民俗特色和观赏性,多次应邀参加国际、省、市、区等各级举办的文艺演出,得到充分肯定和好评。尤其是2016年4月,由中国文化部邀请,中东欧16国作曲家采风团莅临华瑶采风,对华瑶青少年潮乐团的精彩演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95出生的王金沛是华瑶社区党总支部委员、华瑶青少年潮乐团椰胡演奏员、椰胡教师,说起潮乐团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2009年,华瑶社区以晚晴苑文化中心为基地筹建少年潮乐队;2010年,华瑶青少年潮乐团正式组建成立,大力弘扬优秀潮州音乐,被授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传承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等。

  “我从小学乐器也是以前的志愿者教的,现在长大了想跟他们一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王金沛说,在华瑶社区非遗传承基地,有一群像他一样的文化服务志愿者,悉心传授,以优秀文化和文明乡风滋养群众。

  让浓厚的潮乐文化气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代言人”和文明的“传播者”。据介绍,华瑶社区充分发挥文体广场、文化祠堂、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的阵地作用,广泛开展书法、国画、舞蹈、音乐、跆拳道等文体活动,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采访中记者获悉,从2015年以来,社区已连续3届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展现其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成果,也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王焕敏表示,将立足社区人文特色,以传承优秀潮乐非遗文化为示范带动,加快建设潮乐传承基地、星海学院附中校外实践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华瑶”特色品牌,让华瑶社区走上“文化兴村”的特色发展道路。

  【“数”说侨村】

  人居环境焕新颜 乡村建设绘新景

  近年来,在投入资金抓好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整治和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华瑶社区发挥侨乡优势,传播侨文化,加强文明新风宣传,积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提升了整个乡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幸福感。

  华瑶社区成立专业保洁队伍,实施常态化管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通过清理“路边、水边、田边、屋边、村边”的垃圾卫生死角,充分利用辖区闲散土地、房前屋后空地,点缀建设“四小园”,目前共建设小菜园900平方米,小公园270平方米,小果园800平方米,小花园720平方米,使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质升级。

  筹资建设占地面积4960平方米的华瑶文体广场,配置了露天舞台、篮球场、健身器材路径、绿化路径等各类文体设施,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修建社区主干道共3.7公里,实现全村道路硬底化,方便了群众出行;将社区严重老化的12000米自来水管更换为PE水管,改善了群众饮水条件;高速光纤入户,5G移动网络已实现全社区覆盖。

  此外,文明建设氛围浓厚,社区建有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1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落户在华瑶社区。

  【侨村人家】

  侨领王学厚情系桑梓善举不胜枚举

  在华瑶社区,说起王学厚,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的。王学厚,又名王金城,1925年出生,现住泰国曼谷。王学厚是著名侨领,历任旅泰潮阳华瑶乡王氏族亲会理事长,泰国潮阳同乡会副理事长,泰国王氏宗亲总会理事长,旅泰潮阳砺青中学校友会理事长等职务。

  1940年,王学厚赴泰国谋生,他凭着过人的经营管理才能和远见卓识,一路驰骋,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创造了一个个奇迹。1968年,他成功研制出质地优良的白兰地(葡萄)酒,创办永华酒厂,荣誉出品泰国第一家“利贞氏白兰地酒”,后荣获历届国际佳酿荣誉奖。2009年11月,王学厚在曼谷主持“第九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誉满全球。

  王学厚既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有名的慈善家,他怀揣着拳拳爱国之心,书写了一段段爱国爱乡感人的篇章。虽身居异域,王学厚却时时心系故土家园的发展,在家乡的善举不胜枚举。早在1978年,王学厚和侨胞王维诏、王鸿祯、王志光、王志德、王志宏等几十位乡亲,集资兴办县内的第一座村办自来水厂,初步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后来,他又捐资助力家乡建水厂、修乡道、建学校等,赞助资金居华瑶侨胞首位。

作者:陈文兰 陈珊娜 通讯员 陈瑞群 发表日期:2023年09月14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