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位于潮南峡山街道的“春和居”是爱国华侨、革命文化志士唐瑜故居,学者建议——

申报文保擦亮红色文化底色

唐瑜故居“春和居”
《汕头埠电影的那些事儿》讲述唐瑜爱国爱乡,投身革命的故事

  前段时间,我市召开座谈会研究潮汕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传承弘扬潮汕历史文化、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广东省记协原理事、原汕头特区晚报总编辑、文化学者蔡谦建议,规划建设好汕头名人生平展示馆,通过展示他们爱国爱乡的故事,进一步凝心聚力,推动侨乡汕头高质量发展。其中,位于潮南区峡山街道练南村的“春和居”,是爱国华侨、革命文化战士、著名报人、电影评论家唐瑜的故居,建议将其申报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仰光回上海投身革命 为左翼文化运动最早盟员之一

  唐瑜,这个名字对于汕头和潮南峡山的大多数人来说较为陌生,但是在京沪老一辈的文化人中却是大名鼎鼎,几乎无人不知道。他是在左联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文化人,是仅次于夏衍的“二流堂”骨干人物。

  唐瑜(1912-2010年),原名唐金钟,小名阿朗。出生于潮阳县峡山镇石尾岐乡田中央村(也称田东仔村,现为潮南区峡山街道练南村南中自然村)。少年时移居汕头小公园生活,在镇邦路横街小学读书。叔父是香港有名的客货运船务公司商人,乡亲称为“买办强”。父唐勉初、兄唐大信(也名唐金成)是穿行于汕头香港新加坡仰光航线的船务人员,后移居仰光经商。

  1927年,15岁的唐瑜因阅读进步文学半月刊《幻洲》与编辑潘汉年开始通信,受到潘汉年的影响和指导。1929年唐瑜毅然从缅甸仰光回到上海投身革命,成为当时在中共地下党中央特科工作的潘汉年的交通员(在西门书店工作)。1930年4月,在时任中央文委书记潘汉年领导的左联机关(牛庄路浙宁大楼)料理文件资料内务,成为左翼文化运动最早的盟员之一。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夏衍、钱杏邨、郑伯奇等左联骨干根据党的指示打入电影界,开展左翼电影运动。唐瑜从此在他们领导下从事电影评论和电影副刊编辑。他在上海主编过《电影新地》《银座》《电影艺术周刊》《中国电影日报》《小小画报》等杂志报刊。还曾担任电影《春潮》《飞花村》副导演。四十年代中期,曾经参与夏衍胡愈之编辑的新加坡《南侨时报》、香港《华商报》的工作。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唐瑜由潘汉年、夏衍安排到战地服务团,与杜国庠等一起在苏、浙地区活动工作。上海沦陷后随军撤退到武汉,在郭沫若领导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下属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武汉大撤退,唐瑜受命押送一艘轮船拖带几只木船装载着物资前往重庆。到重庆后仍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

  自筹资金开办印刷厂 设立据点转移进步人士

  据学者蔡谦介绍,抗战时期,唐瑜出生入死,经历了随军转移遭敌机轰炸、敌人追踪、印刷厂被炸毁、防空山洞燃烧等四次险厄。做了三件有利于抗战文化力量生存,有利党和革命事业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一是他自筹资金独力开办过三间小印刷厂,印刷发行编辑部在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航空版。为广泛鼓舞抗战士气,动员全民抗战,郭沫若把他的稿费和部分生活费交给唐瑜支撑重庆航空版的出版。可惜印刷厂一在重庆被日寇飞机炸毁,一在途经越南时遗失,一沦陷在仰光。

  二是时任重庆中国艺术剧院经理的唐瑜用家兄唐大信资助他的钱款,并变卖身边黄金梳子,在重庆中一路四德里下坡的四德村租地盖了几间房子,名“依庐”“碧庐”。其中一处两层楼有个大客厅和三间住房,用来接济食宿无着的战时著名进步文化人(作家、记者、画家、音乐家、戏剧家、电影演员等),如夏衍全家及吴祖光、高汾、高集、吕恩、金山、张瑞芳、盛家伦、沈求我、萨空了、方菁、沈剡等及进步的奥地利医生弗里茨·扬生。这里来往的人很多,成为当时文化界进步人士喜欢聚会的地方。据文化部1979年6月19日《所谓“二流堂”的简况》载,这些人当时没有固定职业,过着近乎流浪式的生活。恰逢周恩来同志在重庆主持的“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曾邀请他们观看来自延安的秧歌剧《兄妹开荒》《二流子归正》等剧目,他们觉得新鲜有趣,相互调侃称“二流子”,还把唐瑜的住房取名“二流堂”,并邀请郭沫若题字。

  三是皖南事变前夕,唐瑜兄弟在仰光设立了撤退转移我党及进步人士的据点。1940年间,潘汉年说服动员唐瑜哥哥在仰光设立“据点”,以一个注册公司的名义为掩护,由唐瑜任总经理。唐大信爽快答应了潘汉年的要求,马上回仰光成立公司,并加建了供住宿的房屋,确保可以容纳几十人到百八十人。1941年春,潘打电报急召唐瑜赴港,告知皖南事变后的应急措施。唐瑜返回仰光途经重庆,按潘的交代由孙师毅带着他到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向周恩来作汇报。周恩来决定撤退一批文化人到仰光、香港。重庆文工会、电影制片厂等,包括从延安来的一批文化人,随后经昆明进入缅甸仰光。

  抗战胜利后,唐瑜往返于香港、昆明、仰光、新加坡、上海等地活动,帮忙潘汉年等办事,帮助一些同志转移来往,捎带一些重要资料文件。帮助蔡楚生、夏云瑚解决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资金困难,在新加坡筹集资金并拓展影片发行渠道。做了大量有益国家和革命的工作。

  积极参加文化重建 历尽沧桑初心不改

  广州刚刚解放,唐瑜即从香港回到广州,参加新政权的文化重建工作,他带摄影师拍摄《解放广州之战》纪录片,制作宣传幻灯片交各电影院放映。他任华南文联、剧协筹委,广州市人大代表,受命筹办珠江电影制片厂。不久,唐瑜调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工作,历任电影处副处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还兼任总政文化部文化供应社社长。曾随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解放军代表团两度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

  1956年调入国家文化部任幻灯处处长。后来又调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任职。1979年8月,唐瑜办理离休。后来他曾和家人旅居香港和美国、加拿大等地。晚年在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云趣园一处公寓安居。2010年8月18日以98岁高龄逝世。唐瑜主要著作有散文集《二流堂纪事》《阿朗小品》《零落成泥香如故》。

  唐瑜的一生历尽沧桑,初心不改,坚定忠诚追随中国共产党前行,体现了一个爱国华侨的家国情怀,是无数海外赤子投身于祖国革命的缩影。

  建议

  将“春和居”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记者近日来到潮南区峡山街道,唐瑜故居“春和居”的所在地为练南村南中自然村(旧名田东仔、田中央),是一个著名侨乡,在泰国、新加坡及香港地区有众多乡亲。在唐氏祖祠左侧一条狭窄的小巷中段,一座面积200多平方米的传统民居建筑就是“春和居”,因面积不足亦称“四点金开侧门”,约在民国时期建造,1980年后由唐瑜哲嗣唐光宗整修居住。目前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蔡谦在接受采访时说,唐瑜故居是难得的华侨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建议及时进行修缮保护,挖掘擦亮“红色基因”底色和侨乡文化底蕴,继承弘扬潮汕老一辈海外华侨爱国爱乡、敢拼敢闯的精神,充分发挥侨乡历史人物的影响辐射力。蔡谦建议:一是积极启动“春和居”申报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的工作。二是乘着当前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东风,在唐瑜故居展示唐瑜的革命文化活动事迹和相关遗物遗作,打造一个具有华侨文化特色的展览馆和游客打卡点,大力带动潮南侨乡文旅产业的发展,力争为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暨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在汕头举办,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奉上一页新篇章。

作者: 林蓁 (图片由蔡谦提供) 发表日期:2023年09月1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